高血压防治的中医策略[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444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 杨燕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普遍且严重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重视。它侧重于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降低血压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中医防治策略:
辨证用药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症状,中医会辨证施治,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该方剂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效。
痰湿内阻型: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橘红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健脾燥湿、化痰熄风,对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肝肾阴虚型:可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滋养肝肾、平肝明目,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泽泻、茯苓、牡丹皮泻湿浊、清虚热。以达到滋补肝肾、滋阴降火的目的。
瘀血阻络型: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甘草宣肺利咽、调和诸药。该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有助于改善瘀血阻络引起的高血压。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也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如天麻钩藤颗粒、清肝降压胶囊、六味地黄丸、天麻头风灵胶囊等。这些药物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等功效,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中医会采用潜阳育阴方和脑泰方等方剂,帮助改善和恢复身体状态,延缓疾病发展。但请注意,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多元化的治疗方法
外治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另一大特色是外治法,比如其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从不同角度调理身体机能。例如,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内脏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等;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高血压的症状;刮痧则是通过刮擦皮肤,促进局部经络的舒畅,排除体内湿气、寒气等不良因素,从而改善高血压的症状。这些方法应该由专业中医师来操作,以保证安全性和疗效。
食疗与起居养生
中医药推荐患者多食用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例如,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清热平肝、降低血压;山楂则能活血化瘀、消食化积,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菊花茶则具有清肝明目、降压降脂的功效,是高血压患者日常饮品的优选。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帮助调节血压,实现健康养生。
除了食疗,中医药还强调减少盐分摄入,避免过量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盐分摄入,以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同时,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血压的稳定。因此,保持清淡的饮食口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中医药还非常注重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性。因此,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阅读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从而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通过这种综合调理的方式,中医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种防治策略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