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985
南充市顺庆区舞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治尧
慢性胃炎作为一种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源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或不适感、上腹胀满、早饱感、嗳气以及恶心等消化不良表现。鉴于我国的饮食习惯与结构特点,如偏好高盐食品、腌制食物及辛辣食物,加之聚餐文化中公筷使用意识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慢性胃炎的高发。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有效应对慢性胃炎的挑战,中西医结合的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与预防手段。
中医治疗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方法之一。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将其分为诸如脾胃气虚、饮食积滞、痰湿阻滞、肝胃不和等不同的证候类型,并据此开具针对性的方剂。例如,针对脾胃气虚者,可能会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对于饮食积滞的患者,保和丸是常用的选择;二陈平胃散则适用于痰湿阻滞的情况;黄芪建中汤则多用于肝胃不和的治疗。此外,还有相应的中成药可供选择,旨在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疏肝解郁、除湿化痰等,从而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道的微环境,进而缓解相关症状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但请注意,中成药的使用应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中药汤剂,针灸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通过精准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强化脾胃的功能,有效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此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推荐的疗法之一,它能够帮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胃部的不适和疼痛。
西医治疗
西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主要聚焦于三个核心方面: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以及保护胃黏膜。首先,针对慢性胃炎的具体成因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若慢性胃炎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那么根除该细菌便成为治疗的首要任务。当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这通常包含两种抗生素与一种PPI,治疗周期通常为7至14天。此组合疗法能有效杀灭Hp,并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助力胃黏膜的愈合。但务必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随意调整疗程,以免导致Hp耐药性的增强、感染风险增加、营养物质吸收受影响、胃息肉发生率上升以及消化不良等问题。其次,为了减轻胃炎引发的如上腹部疼痛、胀气、恶心等不适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或PPI。这些药物能迅速降低胃内酸度,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和其他不适感。对于伴有胆汁反流的患者,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也是一个选择,它能加速胃排空,减少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
预防举措
首先,在饮食方面,应坚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原则,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减轻胃的负担。同时,减少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食物以及乙醇(特别是高浓度酒)的摄入,避免它们对胃黏膜的刺激。此外,还需限制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的饮用,以免增加胃酸分泌。适量饮水,特别是在饭前饭后,有助于稀释胃酸,保护胃黏膜。对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在治疗期间应与家人分餐或使用公筷,以防交叉感染。
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使胃部更易受损。因此,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同时,避免饭后立即躺下或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酸反流和消化不良。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改善胃肠健康。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胃肠蠕动紊乱。因此,学会管理压力和调节情绪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能有效减轻心理负担。如果压力过大或情绪难以控制,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