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白破疫苗接种知识科普

百白破疫苗接种知识科普[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359

⊙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秦春林

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疫苗接种是守护他们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其中,百白破疫苗作为一种联合疫苗,在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3种传染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种此类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是孩子能够健康安全成长的基础条件。本文将全面科普百白破疫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作用、免疫程序、接种方式及注意事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疫苗接种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守护婴幼儿健康的“三重奏”

百白破疫苗,全称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是一种专为婴幼儿设计的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工具。它主要预防的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3种严重传染病,这些疾病在婴幼儿群体中尤为常见,且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该疫苗通常在孩子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6岁时再用白破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接种后孩子身体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轻微发热等短期反应,但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百白破疫苗通过引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致病菌的无毒素或减毒素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这3种疾病的发生。

科学安排免疫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实施新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这一新规旨在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婴幼儿免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威胁。

接种时间:新的免疫程序规定,婴幼儿应在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并在6周岁时再进行1剂次加强接种。这一安排更加符合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免疫力。

接种剂次:相比之前的免疫程序,新规减少了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剂次,但增加了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剂次,以确保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持久的免疫保护。

接种方式及注意事项

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家长们需要了解并遵循一系列接种方式和程序要点,以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百白破疫苗通常以注射的形式接种,常见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这一部位肌肉丰富,易于定位和操作,且不易引起不良反应。根据新规,2024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应按照新规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接种时间和剂次有所不同,家长们需仔细阅读并遵循疫苗接种手册的指引。对于6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照新发布的免疫程序在指定时间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67周岁的儿童,若6周岁时未接种白破疫苗,则需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若已接种过白破疫苗,则不再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已满7周岁的儿童,若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疫苗,则需根据《国家免疫规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到预防接种服务机构进行补种。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部分婴幼儿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反应,这是正常现象,说明疫苗正在刺激身体产生免疫反应。常见的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是指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硬块等,这些反应主要是由于疫苗刺激了皮肤和肌肉组织所致,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消失。全身反应是指部分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轻微发热、烦躁、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反应一般持续12天,也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家长们无需过于担心,可通过物理降温、多喝水等方式缓解症状。然而,极少数婴幼儿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就医,不可拖延。

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家长们还需注意孩子的过敏史、健康状况及接种后护理。若孩子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曾经对类似疫苗产生过敏反应,则应避免接种。若孩子正在发烧或有其他急性病症时,应提前咨询并如实告知预防接种医生,按照医嘱开展或推迟接种疫苗。接种后,家长们若发现孩子有不适,可先引导孩子通过休息或适当使用退烧药(如儿童专用的退烧药)缓解症状。但用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