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家庭护理要点[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204
◎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 黄鹂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具有高发作性和复杂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其病情波动性强且触发因素多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构成极大挑战。本文将系统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家庭护理要点和预防发作措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
内外因皆可触发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触发因素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外源性因素主要指各种环境刺激源,如空气中的过敏原、气候变化等。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宠物皮屑、霉菌孢子等会加剧哮喘症状,这些过敏原被吸入后会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气道发炎和狭窄。而天气变化会促使寒冷空气吸入会直接刺激气道,干燥空气则易使气道黏膜脱水并损伤防御屏障,促使炎症因子释放。
内源性触发因素方面,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也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情绪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尤其是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这会引发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导致哮喘发作的增加。
家庭护理重点是用药与监测
药物依从性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不少患者因症状缓解而随意减药或停药,增加了发作风险。家属应在家庭护理中帮助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指示,按时按量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确保药物持续发挥作用。对于缓解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在症状较明显时使用,如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以迅速缓解气道阻力。在药物管理中,家属需协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器操作方法,若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私自调整剂量。
哮喘患者应建立日常监测制度,定期测量呼气峰流速(PEF)是其中重要手段。通过早晚记录呼气峰流速,患者能够掌握自身呼吸道情况的波动,并提早察觉病情的变化。若发现峰流速值持续低于平时正常值的80%或波动较大,应视为可能的病情加重信号。家属在护理时需确保患者能够熟练使用峰流速计,并妥善记录每日测量结果,以便于就诊时供医生参考。此外,患者可将日常症状进行简单记录,为医护人员的进一步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3措施预防复发
首先,减少对过敏原的接触能够显著降低哮喘发作的概率。为此,哮喘患者应在季节变化或空气质量较差时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佩戴防尘口罩、减少户外活动,并尽量避免去人多或空气流通不良的地方。此外,许多哮喘患者对空气污染物较为敏感,因此可以关注空气质量指数,选择空气质量较佳的时间段外出,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其次,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但应注意锻炼方式和环境。哮喘患者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同时,锻炼应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尽量避免在空气湿度低、温差大的环境中运动。研究表明,规律的锻炼能增强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气道敏感性。再者,哮喘患者应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例如香烟、熏香等,也应避免接触,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再者,饮食对于哮喘患者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均衡、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能够有效减少气道炎症反应。比如,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和坚果,有助于减轻哮喘患者的气道应激反应。同时,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可能与哮喘的发作频率增加有关,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增强免疫力,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