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口愈合到疼痛管理:中医外科的全方位护理[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596
◎阿坝州九寨沟县中藏医院 张碧燕
在外科手术之后,对患者做好伤口护理及疼痛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中医在伤口愈合到疼痛管理的外科护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丰富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本文就从伤口愈合到疼痛管理,详细介绍中医的全方位外科护理。
伤口愈合会遵循一定的流程,一般可以将其分为炎症期、增生期以及重塑期。患者的伤口在炎症期会有红肿、疼痛等症状,这是因身体免疫系统在清除坏死组织及细菌所致;增生期是肉芽组织新生并对创口填充的过程,使创口得以初步愈合;重塑期则是创口塑形进一步加强时期,从而让患者的创口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而在中医看来,人体属于有机的一个整体,创口愈合和气血、脏腑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外科术后进行创口护理时,需对患者整体情况综合考虑,并开展个性化护理。
饮食护理 中医重视“药食同源”,因此会根据患者体质及创口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比如患者若气血虚弱,可以多食用红枣、鸡肉、桂圆等食物以益气养血;患者若湿热内蕴,可以食用红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同时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具有明显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
情志护理 患者在手术之后,可能会因担心身体恢复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气血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创口的愈合。因此,中医也注重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在护理时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及安慰,从而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创口局部护理 中医对于创口的局部护理有着独特的方式。中药外敷是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护理中,会根据患者创口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外敷。比如炎症期会使用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外敷;增生期选用可促进肉芽生长、生肌收口的中药外敷。
针灸疗法 中医通过针灸也可以对术后的创口愈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针灸对特定穴位刺激,可以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以此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为创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针灸穴位涉及足三里、梁门、合谷等。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也是伤口愈合的一种有效护理方法。通过中药蒸汽及药液来熏洗创口,可以发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及消肿止痛的作用。中药熏洗的方法对创口较大或愈合较慢的患者更加适用。
疼痛管理 针灸对患者因创口引起的疼痛进行管理有着显著效果。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针灸不仅安全、无副作用,并且疗效持久。在中医的外科疼痛管理中,中药内服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疼痛情况,选择能够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等作用的中药让患者内服,比如川芎、当归、没药、乳香等。这些药物可以发挥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作用。按摩也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疼痛部位的轻柔按摩,可以使其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及疼痛。并且按摩可以对神经末梢进行刺激,以促进感觉的恢复。
除了做好创口及疼痛管理,中医外科护理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对伤口轻柔的清洗,以去除创口周围的分泌物;其次,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外科手术后患者需一段时间恢复,因此要避免运动带来的外力撞击与摩擦;最后要均衡饮食,通过摄入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促进创口组织的修复及再生。
总之,中医从伤口愈合到疼痛管理的外科全方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应在术后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护理,医生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医的护理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