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护理心脏瓣膜病人[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23
◎富顺县人民医院 郑娟
心脏瓣膜病,一个听起来既陌生又令人担忧的疾病,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这种病症不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心脏瓣膜病指的是心脏内部4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发生病变,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反流。这些瓣膜本应像精密的门卫一样控制血液的方向和流量,但一旦受损,就会引起多种心脏功能障碍。
引起心脏瓣膜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的问题。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病变,都会对心脏的工作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因病情轻重而异。急性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急性肺水肿的表现。相比之下,慢性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则较为隐匿,可能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心悸、乏力以及运动耐力下降等。
诊断心脏瓣膜病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光片、超声心动图等。一旦确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药物治疗到手术干预都有相应的方案。对于轻度病例,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而对于严重的瓣膜损害,手术往往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休息与活动 活动量的大小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以不出现症状为度。对左房内有巨大附壁血栓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3~4个月后,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如协助饮食、洗漱、擦浴、大小便、翻身、肢体活动等)。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或下床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护理 患者应该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加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并应少量多餐,不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合并心力衰竭时,应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
病情观察 观察有无发热、关节红肿疼痛、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风湿活动征象;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尿少、肺部湿啰音、肝大、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心悸、晕厥、心率增快或减慢、脉律不整等心律失常症状及栓塞征象。如肾栓塞可出现腰痛、血尿和蛋白尿;脾栓塞时左上腹剧痛,呼吸或体位改变时加重;肺栓塞时可突然发生剧烈胸痛、气急、发绀、咯血等;脑栓塞可引起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瞳孔不等大、抽搐或昏迷等;四肢动脉栓塞可引起肢体剧痛、动脉搏动消失、局部皮肤苍白、发凉、发绀甚至坏死。一旦发现栓塞,应立即就医。
对症护理 并发感染或风湿活动时可能出现发热,应及时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如体温超过38.5℃时,患者应该多饮水,同时通过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物降温,并记录降温效果。同时做好口腔与皮肤护理,出汗多的患者应勤换衣裤、被褥,以防止受凉。
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抗风湿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导致胃肠道反应、柏油样便等不良反应;出现并发症时应遵医嘱正确使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药及抗凝药等,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并按相关病情进行护理。
通过科学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大多数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更加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