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救护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救护指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27

富顺县中医医院 张茂妮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部分胰腺和胆道)的出血。这种疾病可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多种原因引发。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会面临呕血、黑便、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科学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急性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要任务是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必要时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特别是在出血急性期或休克状态下,若发现血压持续下降、心率超过100/分钟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同时,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尿量变化,低血压、少尿甚至无尿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状态,需及时补液。此外,还要留意患者的皮肤颜色和四肢温度,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现象提示周围循环不良,需紧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呕吐,呕吐物可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因此,护理人员需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采取头低脚高位,必要时使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同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护理人员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进行输液补液,以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常用的补液液体包括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以增加血管内容量,提升血压。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需监测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防过量补液引起心脏负担增加。特别是合并心脏病史的患者,更应谨慎处理。若患者出现明显贫血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全血来纠正贫血,改善供氧能力。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寒战、发热等输血反应迹象,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饮食逐渐恢复

在出血活动期,患者应严格禁食,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防止出血加重。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逐步进食流质饮食,如清汤、藕粉、米汤等,避免刺激胃肠黏膜。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米糊、鸡蛋羹等,最终恢复至正常饮食。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同时,避免摄入冷、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胃酸分泌,诱发再次出血。

注意清洁口腔

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口腔消毒液擦拭口腔黏膜和牙齿,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使用开口器或吸痰器协助清理口腔分泌物。鼓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促进病情恢复。

避免发生皮肤问题

患者发生呕血后,护理人员需对直接接触血迹的物品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残留。同时,迅速且轻柔地更换被血液污染的被服、床单等。保持床铺的干燥与清洁,不仅能有效预防皮肤受潮引发的湿疹、压疮等问题,还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卫生、安宁的康复环境。此外,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的干燥状态,适时进行皮肤清洁与保湿,避免因汗液、血液等因素导致的皮肤受损。

心理护理不可忽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突发性和症状的严重性可能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向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疑虑和恐惧,增强信心和安全感。面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请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家属的陪伴和鼓励也非常重要,他们的关心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