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性休克病人护理要点

感染性休克病人护理要点[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3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黄琴


感染性休克也称为脓毒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医疗干预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下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1.血压下降

在感染性休克中,血压显著下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压下降反映了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衰竭,是休克的一个重要标志。患者的收缩压通常低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这通常伴随着脉压减小,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变小。

2.心率和呼吸改变

心率增加是身体试图补偿低血压的一种反应,脉搏可能变得细弱,这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和循环血容量不足。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状况。

3.水肿

当休克影响到肾脏功能时,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这是因为低血压减少了肾脏的血液供应,影响了正常的滤过和排泄功能。通常,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即提示肾脏灌注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肢体水肿的表现,同时还会有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4.肝脏肿大

感染性休克引起肝脏肿大的原因较多,常见于低血容量休克、脓毒症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原因导致的失代偿期。此时患者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细胞缺氧,代谢终末产物堆积,肝细胞受损伤而出现弥漫性肿大。肝脏肿大可能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反应,这是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5.腹泻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激活,炎症因子会损伤黏膜屏障,包括胃肠黏膜,使其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和糜烂,甚至形成溃疡。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呕吐、进食不畅、消化道出血等现象。腹泻的发生与胃黏膜的损伤以及肠道功能的紊乱有关。

6.凝血时间延长

感染性休克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包括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凝固异常。这些变化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增加出血倾向。当患者出现伤口时,由于凝血功能受损,伤口难以愈合。此外,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全身广泛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医护人员会采取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通常包括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和支持性护理。

液体复苏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如3小时内)通过静脉输液迅速补充血容量,以恢复组织灌注和改善器官功能。常用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抗感染治疗是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在抗生素使用前,应留取血液或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后续根据培养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如果经过液体复苏后,患者的血压仍然不稳定,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这些药物能够调节血管张力,改善组织灌注。

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肾脏支持、营养支持等。对于出现呼吸障碍的患者,应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应给予肾功能支持。在循环稳定后,应尽早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人员还应该帮助患者采取中凹卧位,也就是头部抬高15度左右,足部抬高25度左右,这样会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减轻缺氧情况。还要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出现肺炎或者是褥疮的情况。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