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分类、病因、临床表现[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6
◎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 吴汉
在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中,抗生素的出现无疑为人类健康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病菌逐渐展现出对现有药物的抵抗能力,耐药结核病便是其中之一。
耐药结核病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报告,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0.0%,其中耐多药率达到了5.3%。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承受着相对较高的耐药结核病负担,约占全球耐药结核病患者的14%。因此,了解耐药结核病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耐药结核病根据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单耐药结核病,是指结核菌仅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2)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耐药结核病,指结核菌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这两种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同时耐药。目前,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仅为50%;(3)多耐药结核病,指结核菌对一种以上但并非同时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抗结核药物耐药。(4)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指结核菌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及二线注射剂(如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或卷曲霉素)耐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愈率比耐多药结核病更低。
耐药结核病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1)许多结核病患者有化疗史,若化疗方案不合理,如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敏感药物,可能影响杀菌作用,导致单药化疗,从而引发耐药性。(2)患者未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药,如随意停药或用药,会导致顺应性变差,增加耐药性的风险。(3)经济困难或缺乏社会保障的患者可能无法获得全部抗结核治疗所需药物,导致药物管理不善。长期缺药治疗或药物质量不达标,也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4)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容易感染结核病并发展为耐药型。此外,患者的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和心理健康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增加耐药的风险。
耐药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结核病相似,但可能更为严重。常见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咳痰(可能带血)、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患者通常会经历长时间的咳嗽,持续超过三周,且可能伴随有痰液。发热和盗汗常常在夜间加重,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体重下降则是由于长期的感染和食欲减退所致。在体检中,耐药结核病患者可能表现出肺部干啰音或湿啰音等炎症或液体积聚的体征。此外,淋巴结肿大也是耐药结核病的一个常见体征。胸部X光片通常显示出肺部的浸润性病变、空洞或结节等特征。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由于耐药结核病较普通结核病更难治疗且易传播,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对于控制耐药结核病的传播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化学治疗仍然是核心方法。在中国一线城市的研究中,专家们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了与不同治疗结局相关的因素,旨在为未来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还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面临着耐药结核病这一严峻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国际合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正在不断推进,这为克服药物耐受性提供了新的希望。同时,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也是控制耐药结核病蔓延的关键措施。
对抗耐药结核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而作为医疗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则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最终战胜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