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声:急性肺损伤的“诊疗哨兵”

超声:急性肺损伤的“诊疗哨兵”[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22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冯晓曦

急性肺损伤(ALI)是悄然破坏呼吸功能的严重疾病,可由创伤、感染等触发,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危及生命。传统影像学诊断手段存在局限,而超声作为无创、便捷且无辐射的工具,为急性肺损伤的诊断和管理开辟了新路径,成为床旁持续监控的优选。

成因复杂多样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仿佛是一个复杂的谜团。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元凶之一。严重的肺部感染,如细菌性肺炎或新冠病毒感染(如新冠肺炎),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肺部组织,引发急性肺损伤。创伤或手术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外伤如胸部撞击或烧伤,以及大手术后的并发症,都可能让肺部遭受无辜的伤害。

此外,吸入有害物质也是急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害气体、化学物质或液体(如胃内容物误吸)可能直接侵入肺部,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如体内发生严重的失血、休克或败血症,也会让肺部血流变得异常,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吸毒、过量使用氧气、严重的过敏反应等,也可能成为急性肺损伤的触发点。

识别典型症状

急性肺损伤的症状通常来得急促而猛烈,仿佛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呼吸困难是最明显的症状,患者会明显感到呼吸费力,伴随胸闷、喘息,呼吸频率明显增快。由于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这时,患者的唇部可能会发紫,意识也可能变得模糊。

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咳嗽,伴随咳出大量痰液,甚至痰中带血。全身不适也是急性肺损伤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感到乏力、头痛、胸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或休克,生命垂危。这些症状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在与时间赛跑,需要医生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干预。

应用范围广泛

在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与管理中,超声技术正彰显着其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成像技术,超声为医生提供了迅速评估患者肺部状况的利器,尤其在急诊或ICU环境中,其床旁检查的优势更是无可比拟。

超声能够迅速诊断急性肺损伤,相较于传统的X线或CT,它更快、更直接地揭示了肺部的损伤情况。医生通过超声可以直观地看到液体潴留、肺不张等病理改变,为迅速做出诊断决策提供了坚实依据。

此外,超声还能动态监测急性肺损伤的变化,医生可通过反复检查,实时跟踪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超声更是得力助手,能准确判断肺充气状态,优化通气参数,减少肺损伤风险。

超声的无创性和安全性也是其显著优势,无辐射、可重复检查,让长期住院的重症患者更加舒适安心,成为急性肺损伤诊断与管理的理想选择。

预防降低风险

虽然急性肺损伤有时难以完全预防,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首先,预防感染是核心策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引发急性肺损伤的感染性疾病。对于住院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同样至关重要,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其次,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是预防急性肺损伤的关键一环。应尽量减少暴露于有害气体、烟雾或化学物质中,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以保护肺部免受损伤,确保呼吸顺畅。

同时,加强营养与规律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降低急性肺损伤的风险。

此外,及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病情稳定,也是预防急性肺损伤的重要措施。

最后,规范用药不容忽视,长期服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或不当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共同守护肺部健康。

急性肺损伤是严重的肺部疾病,及时诊治至关重要。超声作为便捷、无创的影像检查手段,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精准性,为患者带来希望。了解肺损伤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可共筑健康防线。感谢医疗一线的医生们,用超声守护我们的肺部健康,让呼吸更自由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