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吃进去的“副溶血弧菌”

吃进去的“副溶血弧菌”[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6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 蒙凤明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它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特别是在夏季和热带地区更为常见。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什么是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归类于革兰氏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包括弧状、杆状及丝状,且不具备芽孢结构。其独特的嗜盐性使得该菌在高盐环境下,尤其是在含盐量为3%至4%的培养基或食物中,于30至37℃、pH值介于7.4至8.2的条件下生长繁茂,而在无盐环境下则无法生存。这种细菌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尤其是海水、沉积物以及各类海产品中。

主要特点包括1)嗜盐性副溶血弧菌能在高盐浓度中茁壮成长,这一特性使得它频繁出现在海产品中,成为此类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2)耐热性虽然对低温较为敏感,但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副溶血弧菌能迅速增殖这种耐热性使得它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3)产毒素能力部分副溶血弧菌菌株能够产生溶血素和肠毒素,这些毒素能够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泻等症状,是人类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传播途径症状有哪些?

副溶血弧菌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报道1950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该菌已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和大量病例。此外,副溶血弧菌的丰度随季节变化显著,通常在夏季温度升高时达到峰值。

副溶血弧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生食或未煮熟的海产品,如生蚝、贝类、鱼类等是主要传播源在食品加工、储存或处理过程中,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工具或容器而传播游泳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感染通过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水或环境,再经手口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副溶血弧菌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急性胃肠炎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12至24小时内发病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或带血便,可能伴有腹痛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症状之一轻度到中度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头痛和肌肉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这些全身症状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诊断方法有哪些?

1)粪便培养:从粪便样本中直接分离出副溶血弧菌,是最直接且常用的确诊手段。

2)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通过多对引物实现多个目的基因的同时扩增,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还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假阴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TR-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3)免疫学方法:ELISA法和免疫胶体金技术(ICG)如免疫金层析试纸条法(IGCA),反应灵敏且试纸条保质期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4)其他方法:包括噬菌体法等,也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大多数副溶血弧菌感染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以防止脱水,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充分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对于重症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滥用和耐药性问题。

日常如何有效预防?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应确保海产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特别是贝类和生蚝等易携带副溶血弧菌的食品。同时,尽量避免食用未经加热处理的海产品,以减少感染风险。此外,生海鲜和即食食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且易腐食品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以抑制细菌生长。

环境清洁也不容忽视,厨房和食品加工区域应定期清洁,特别是切割板、刀具等易污染的工具和设备。使用消毒剂清洁食品接触面和工具,可有效杀灭细菌,减少感染机会。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应特别注意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避免摄入高风险食品。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应避免食用生鱼片、未煮熟的贝类等高风险食品,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