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胜内异症,从了解开始

战胜内异症,从了解开始[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7

柳州市人民医院 陶源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这种异位生长的内膜组织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女性对该疾病的认识,关爱女性健康。

发病机制复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该学说认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随着经血逆流,可沿着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和盆腔腹膜,并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内异症。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学说:子宫内膜炎通过淋巴及静脉向远处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内异症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卵巢的表面上皮、盆腔腹膜均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这些来源于体腔上皮的组织,在受到激素、经血或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后,被激活而转化成子宫内膜样组织,从而形成内异症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像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来消除有证据表明内异症与亚临床腹膜炎症有关,主要表现为一些与炎症相关的因子含量异常。

临床表现多样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

痛经:这是内异症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经期腹痛。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月经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月经前点滴出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出血、体积增大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等因素有关。

不孕:内异症可能导致不孕,不孕的原因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干扰受精卵的正常着床,导致不孕。

性交痛:部分患者在性交时可能出现盆腔深部疼痛,表现为深部性交痛。这可能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性交时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有关。

急腹痛:在某些情况下,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等症状。

肠道症状:当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肠道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

膀胱症状:若异位子宫内膜侵犯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腹腔镜诊断金标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通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多种检查手段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常见诊断方法包括: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双合诊检查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初步诊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B超检查:B超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子宫和附件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病灶。

腹腔镜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和附件的病变,并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可以利用磁共振设备扫描患者的腹部,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存在异常的病灶。

血清CA125水平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CA125轻度升高的情况,但特异性较低,仅可作为参考指标。

治疗需综合考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需综合考量,建议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法,以达到控制症状、保护生育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生活方式调整: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辅助疗法如热敷、按摩可缓解疼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注意饮食调理,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平衡激素水平。

药物治疗:采用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目的是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内膜异常增生,缓解疼痛。药物选择需依患者情况而定,长期用药需监控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