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对策略[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3
⊙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急诊科 谢瑞
食物中毒和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两种常见健康危机。它们不仅对个体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了解如何应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毒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食物中毒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对策略指南,以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与处理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或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后引发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具有突发性和群体性特点,常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胃肠型:夏秋季节气温适宜,细菌易于滋生繁殖,是胃肠型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会污染肉类、蛋类、乳制品等食物。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葡萄球菌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污染食物所导致。像淀粉类食物(如剩饭、粥、米面)、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都属于高风险食物。值得注意的是,肠毒素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即便经过加热煮沸,依然能够保持其毒性。
副溶血性弧菌型:主要是因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或凉拌菜而引发。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水样便,具有暴发起病、潜伏期短的特点,在夏秋季较为多发。
变形杆菌型:因摄入了大量被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症状不仅有胃肠型表现,还可能出现过敏性症状,如皮疹、瘙痒等,该类型食物中毒在夏秋季节高发。
发生食物中毒后,可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催吐:通过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从而减少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在催吐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情况的发生。
导泻: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药,以此促进肠道内毒物的排泄。
解毒:针对不同的中毒类型,需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例如,因海鲜变质引起的中毒,可服用醋来缓解症状;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保留食物小样:留存中毒者所食用的食物样本,这对于医生准确判断中毒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点与急救措施
有机磷农药中毒,多由于农药存放不当,导致误服,或者是主动口服等原因引起。此外,有机磷农药具有脂溶性,容易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在喷洒作业过程中,如果未佩戴防护口罩,或者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有机磷农药,农药颗粒还会随着呼吸进入体内。
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下列症状——
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视力模糊、胸闷、气短、流涎、出汗等,这是由于乙酰胆碱蓄积,刺激了副交感神经所导致。
烟碱样症状:包括肌肉震颤、痉挛,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这是因为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而引发。
中枢神经症状: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这是有机磷农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的结果。
迟发性神经病: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之后,经过一段潜伏期,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面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脱离现场: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以减少毒物的进一步吸收。
冲洗: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对接触农药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洗,特别是一些隐蔽部位,要确保残留农药被有效去除。
催吐与洗胃:对于误食有机磷农药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催吐,并使用大量温水或 2%~5% 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禁用碱性溶液)进行洗胃,从而清除胃内残留的农药。
眼部染毒处理:如果眼部沾染了农药,需用 2% 碳酸氢钠溶液或 0.9% 盐水进行冲洗,要严格禁用热水或酒精,以免加重症状。
尽快送医:在送医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