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人民医院 向 娟
消化道出血,这一临床急症,如同潜藏在消化道内的“隐形杀手”,可能悄然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消化道的任何角落。对于患者而言,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科学细致的护理同样是康复之路上的重要一环。
基础护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亟需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以确保他们能够静心休养。病房内务必保持宁静,尽量减少外界噪声和刺激,因为情绪波动或外界干扰可能会加剧出血,对病情稳定不利。
在出血期间,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并采取平卧位,头部稍偏向一侧。这一体位设计极具匠心,能有效防止大量呕血时血液回流至肺部引起感染,或误入气管导致呛咳、窒息等危急情况。
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基础护理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这些指标如同镜子一般,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呕吐物、粪便的颜色、性质和量也是重要的观察内容,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地揭示消化道出血的状况。
此外,日常基础护理同样重要。应保持患者会阴部及肛门的清洁卫生,预防下消化道出血引发的感染。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患者,医护人员需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如翻身、拍背等,以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口腔护理也不容忽视,认真的口腔清洁能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减轻患者不适,为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止血治疗护理
止血治疗是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核心所在。在紧急止血措施中,患者需保持平卧位,下肢适度抬高,以确保脑部供血充足。保持呼吸道畅通无阻是关键,以防呕血导致窒息,必要时需立即给予吸氧治疗。
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失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输液,以有效补充血容量。同时,密切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的变化,及时输入足量的全血或血浆,迅速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在药物治疗上,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并仔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止血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便血情况,以及全身状况和神志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同时,每小时尿量记录以及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也至关重要。
出血期间,患者应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的流质饮食,再过渡到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软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此外,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监测电解质平衡,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
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因为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过程的痛苦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这时,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通过亲切、耐心的态度和专业、准确的解释,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在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患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和干扰,感到更加安心。
医护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的感受,并采用安慰、鼓励、解释等方式进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心理护理过程,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共同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照顾。
在患者止血后,医护人员还应提供详细的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调整、生活作息、活动锻炼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预防再次出血。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总之,消化道出血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科学、细致的护理态度,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之路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