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3点,远离心血管疾病困扰[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9
富顺县人民医院 万义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随着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其患病风险持续攀升。及时识别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发病概率意义重大。
临床常见3症状
1.胸痛或不适感。在心血管疾病中,胸痛通常表现为一种胸口仿佛被重物压迫的沉重感,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类似胃灼热的灼热感。这种疼痛常见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范围不仅局限于胸部中央,还可能向上肢、下颌、颈部、头部、背部乃至腹部扩散。若疼痛持续数分钟,且无法通过休息或改变体位来缓解,同时伴有冷汗、恶心或头晕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寻求医疗援助。
2.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一个信号,在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全身,从而导致呼吸急促。患者在进行轻微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时,都可能突然感到气短。如果呼吸急促反复发作,并伴随胸痛或头晕等症状,患者应警惕心脏功能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
3.乏力与浮肿。当心脏功能不全时,身体可能无法有效地向各个器官泵送血液,从而导致供氧不足,引发乏力和浮肿等症状。患者在进行日常轻微活动时,可能会感到精力严重透支。下肢浮肿尤为明显,且在夜间症状可能加重。足踝和腿部的肿胀可能暗示体内液体积聚,这可能是心脏衰竭或其他心血管问题的征兆。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评估。
高风险人群有3类
1.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壁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硬化,进而显著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确保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并通过规律运动来辅助调节血压。
2.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硬化等心血管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以及按时服药来维持血糖稳定。此外,他们还应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评估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或其他潜在的心血管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3.高胆固醇患者。高胆固醇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显著增加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因此,高胆固醇患者应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维护心血管健康。
预防做好3措施
1.健康饮食。增加全麦、燕麦、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有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同时,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以及加工食品的摄入量,能够切实减轻心脏的负担。此外,适量食用鱼类、坚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对心脏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适量运动。每周累计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行等,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耐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还有助于调节体重,降低肥胖对心脏健康的潜在威胁。为了确保心脏得到充分锻炼,每次运动最好持续30分钟以上。
3.控制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过量饮酒则可能引发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此外,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从而进一步减轻心脏的负担。通过积极调整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关键不仅在于对早期症状的敏锐洞察,更在于日常生活中全方位且有效的管理。人们通过坚持健康饮食、积极开展适量运动以及坚决戒除不良习惯,能够显著降低自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