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怎样预防压疮

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怎样预防压疮[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7

⊙雅安市中医医院   

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及皮下组织极易受损,进而形成压疮。压疮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从而延长康复时间,加重医疗负担。因此,预防压疮对于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压疮的形成主要源于身体特定部位长时间承受不间断的压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溃烂和坏死。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炎症、感染等复杂病理变化。了解压疮的形成机制,是预防压疮的基础。

减压是首要任务

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通常每2小时1次,病情危重或活动能力差者应每1~1.5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使用翻身枕、三角垫保持30°侧卧位,避免90°侧卧减轻骨突压力。气垫床是有效减压设备,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充气量,确保贴合并定期检查功能。易出汗部位用泡沫敷料,足跟、肘部等薄皮肤部位用水胶体敷料,综合施策预防压疮。

体位安置有讲究

安置患者体位时,仰卧位需将枕头置于头下、小腿下方,双手自然平放,腰部可垫小枕,但避免枕头放于足跟下方。抬高床头30°时,臀部下方应垫高,足底设挡板防下滑,小腿下方垫枕头。侧卧位推荐30°侧卧,用枕头支撑头部、颈部及肩膀,大腿、小腿也需用枕头承托。俯卧位时(少用),头下垫枕,面部朝两侧,腹部放小枕防脊椎过度伸展,小腿下方垫枕头抬高。

翻身、观察两不误

在定时翻身的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皮肤状况。若皮肤发红且15分钟内未消退,应立即缩短翻身间隔,以减轻局部压力。需特别注意的是,压红未消时,切勿盲目按摩,以防加重损伤。皮肤护理应遵循“六勤”原则: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适宜时)、勤擦洗、勤整理床单位、勤更换被服,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整洁,全力维护患者皮肤健康。

选择合适支撑面

对于高危患者,为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应当选择较高级别的支撑面,如气垫床,这类支撑面能够更好地分散身体压力,减少压疮的风险。同时,应避免使用那些直径小于25厘米的减压垫等不利于压疮预防的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反而可能增加皮肤受压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皮肤健康。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用清水清洁皮肤,注意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或酒精类产品以免刺激皮肤。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易受压部位可涂抹皮肤保护剂,如氧化锌软膏,以减少摩擦和损伤。清洁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皮肤,特别是皮肤褶皱处,确保无残留水分。同时,使用吸汗垫或透气衣物,并保持病房湿度在50%~60%之间,以创造利于皮肤健康的环境。

营养支持

每天应确保每公斤体重摄入1~1.5克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及豆制品,以满足身体需求。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西兰花,以及从全谷物和动物肝脏中获取维生素B族。此外,贝类、坚果和瘦肉是锌元素的良好来源。每天还要确保摄入1500~2000毫升水分,以维持皮肤弹性和促进良好的血液循环。

促进血液循环

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适量运动,如做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以激活身体机能。活动受限者,可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被动运动,依据患者耐受度适时调整,促进身体活动度。同时,实施按摩护理,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以促进静脉血回流。病房环境需保持适宜,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以防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康复。

总之,预防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需综合施策,家属与医护人员需紧密配合,科学翻身、选用减压装置、做好皮肤护理、保障营养、辅助活动。严格落实措施,是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关键。作为骨科护士,我们将精细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