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 个常见创伤急救小知识

5常见创伤急救小知识[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5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高天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难以预料。然而,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创伤急救知识,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降低伤害。

处理伤口与止血

遭遇出血伤口时,首要的是快速评估出血程度,据此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出血可分为3类:轻微出血,如皮肤小划伤,血液缓慢渗出,无需过度紧张;中等出血,血液如小溪流动,可能是静脉受损,需积极止血;严重出血,血液喷射状,动脉受损标志,极为危急,需立即启动黄金十分钟急救程序,即在十分钟内控制出血。

对于严重出血,直接加压止血是关键,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用力按压伤口至出血减缓或停止。随后进行加压包扎,使用3层纱布或绷带,第一层紧贴伤口止血,第二层吸收血液,第三层固定包扎。若四肢大动脉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可使用止血带,但需精确记录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捆绑导致肢体坏死。止血后,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避免使用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液。在处理伤口时,推荐使用新型止血材料,如壳聚糖止血纱布,其干净卫生,易于贴合伤口,提高止血效果,优于可能不够干净且不易贴合的普通棉质敷料。

固定骨折部位

遇到骨折情况,首要任务是迅速固定受伤部位,避免骨头错位或造成更多损伤。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严禁尝试复位、探查或随意搬动骨折部位。对于脊柱可能受损的情况,务必让伤者平躺,利用颈托和脊柱板妥善固定,确保脊柱维持中立状态。夹板固定方面,需确保夹板长度覆盖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在骨突位置加上软垫以防压迫。固定后,需定期监测伤者末梢血液循环,建议每小时检查一次,如通过观察指甲床颜色变化,确认其能否在2秒内恢复充血状态。

针对特殊情况:开放性骨折,即骨头外露时,切勿强行复位,应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骨盆骨折则需使用骨盆束缚带进行固定,但需注意压力适中,避免过度压迫。

应对休克

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生命体征状态,若不及时救治,将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早期识别休克的关键在于观察心率、收缩压以及休克指数(心率除以收缩压),当休克指数超过1.0,且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时,应高度警惕。体位管理上,应让伤者平躺,并将下肢抬高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液体复苏是休克急救的重要措施,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同时,保持伤者的核心体温不低于36℃,以防体温过低加重休克状况。监测方面,应持续跟踪血乳酸水平,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评估休克改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创伤患者,应谨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免不当使用带来风险。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评估级别分为四级:首先判断呼吸道是否畅通无阻、能否维持、濒临失代偿状态,或是已完全梗阻。基础开放气道的手法主要包括提颏法和托颌法,这两种方法能有效提升舌根与会厌之间的空间,确保气道开放。在必要时,可借助器械辅助,如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以进一步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需要高级气道管理的情况,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考虑使用喉罩或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气道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针对窒息紧急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人实施5次背部叩击后,接着进行5次腹部冲击的循环操作婴幼儿应将置于头低足高的位置,并进行胸部冲击,以解除窒息威胁。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急救领域中的核心技能,旨在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

C(按压):在胸骨下半部施加压力,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后,应确保胸廓能够完全回弹,且按压中断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

A(开放气道):使用仰头举颏法来开放患者的气道。在必要时,可通过可视喉镜辅助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气道畅通。

B(通气):利用球囊面罩进行通气,每次通气量约为600毫升,持续时间约1秒。在CPR过程中,按压与通气的比例通常为30:2

D(除颤):当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现场时,应立即进行心律分析,并按照AED的提示进行除颤操作双向波除颤的能量范围一般为120200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