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天生镇中心卫生院 李秀红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病之一,它对母婴双方的健康均构成显著影响。若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该疾病将严重威胁到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深入了解妊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临床常见7病因
1.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初产妇、子宫过度膨大及腹壁紧张等因素,均可导致宫腔压力增大,进而减少或减慢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灌注。这种缺血缺氧状态会触发血管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2.炎症免疫过度激活:当母体的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被异常增强时,免疫细胞对胎盘滋养细胞的耐受性降低,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升高。此类机制多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扩血管物质合成减少,同时促进血管收缩的生物因子合成增加,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阻碍血液流通,从而逐渐升高血压。
4.遗传与免疫因素:妊娠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的母系遗传倾向,同时与孕妇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失衡,尤其是封闭抗体产生不足,可增加子痫前期的风险。
5.营养缺乏:多种营养物质,如白蛋白、钙、镁、锌、硒等的缺乏,已被证实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6.饮食不当:长期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以及孕期缺乏运动,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的潜在风险因素。
7.疾病因素:孕妇若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患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4大危害不容小觑
1.血压升高及伴随症状:妊娠期高血压通常由子宫-胎盘结构发育异常、炎症免疫过度活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因素引发。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造成脑供血不足,孕妇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早产风险增加:妊娠期高血压会显著影响胎盘的供血状况,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增加早产的风险。早产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生儿并发症。
3.胎盘早剥: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容易发生痉挛,进一步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当胎盘供血严重不足时,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这是一种危及母婴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4.肺水肿及心力衰竭: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可能累及肺动脉,影响肺功能,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
有效预防5策略
1.加强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血压监测、体重管理、尿液检查(取中段尿以确保准确性)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册等方式,普及妊娠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方法及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
2.调整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长时间处于抑郁、紧张状态,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卧床休息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子宫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同时减轻胎儿宫内缺氧的风险。孕妇应绝对戒烟,并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3.合理饮食。孕前超重的女性应严格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整个孕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24kg。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每日烹饪用油不超过20g;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如豆类、牛奶、鱼类等,以满足孕期营养需求。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如点心、油炸食品等。
4.高危群体监测与预测。对高龄、经济条件差等高危群体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检测平均动脉压、尿钙排泄量等指标,评估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女性应密切随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5.积极配合治疗。一旦确诊为妊娠高血压,应立即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保证孕妇充足的卧床休息和睡眠,避免噪声、强光等不良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家属、朋友的探视,以减少不良刺激。用有刻度的水杯饮水,记录饮水量和尿量,密切观察胎动、胎心,实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