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用药,警惕 3 误区

儿童用药,警惕3误区[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0

贺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罗雅玲

“是药三分毒”,意味着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潜在的副作用。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因此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鉴于此,家长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必须格外小心,以避免陷入一些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

误区1:没病也吃药

部分家长错误地将“预防性用药”等同于“有病治病”,导致许多健康儿童在无明显疾病症状的情况下被不当地给予药物。一些家长仅凭个人经验,在未出现明确症状时就自行决定给儿童用药,这种做法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实际上,儿童的药物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药物代谢和排泄过程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盲目使用未经充分评估的药物,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肝脏功能带来额外负担,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滥用药物会干扰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如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容易促进抗药性细菌的产生,破坏儿童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影响其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此外,儿童药物的不当使用还可能掩盖潜在的疾病症状,延误诊断时机。过度依赖非处方药物和维生素补充剂,会导致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失衡,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谨慎,避免滥用药物。

误区2:“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但许多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病毒性咽炎等,实际上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病毒性疾病并无疗效。然而,一些家长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随意给儿童使用抗生素,这不仅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的滥用会促进抗药性菌株的产生,使得耐药性细菌得以繁殖,从而引发更为复杂且难以治疗的感染,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此外,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会影响儿童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增加儿童发生腹泻、真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长期不当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儿童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其免疫耐受性,使得儿童在未来更容易受到感染。同时,抗生素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因此,只有在细菌感染确诊后,方可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家长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遵循科学原则,正确认识抗生素的使用范围,避免在无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随意使用,以保护儿童的健康。

误区3:乱用保健药

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下和体力不足,部分家长误认为保健药物能够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于是在未经过医学专业评估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并使用各类保健品给儿童。然而,这种做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保健药物并非专门针对疾病治疗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辅助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而非替代医学治疗。虽然许多保健药含有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在某些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儿童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积累,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甚至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调节。部分保健药物未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其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某些产品甚至含有不明成分和未经批准的添加剂,可能对儿童脆弱的器官造成潜在损害。此外,一些保健药物与儿童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不稳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含有铁、钙等矿物质的保健品可能会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更重要的是,盲目使用保健药物可能会掩盖儿童潜在的疾病症状,延误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家长若在没有经过医生专业指导的情况下随意给儿童使用保健药,可能会忽视儿童真实的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在给儿童使用保健药物时,应谨慎行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