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周少兰
在生命的复杂旅程中,人体的每一项功能都依赖于精密的生理机制来维持平衡与健康。血气分析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体内环境的一个窗口,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运作状况。
1.什么是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的核心在于测量4个主要参数:pH值、动脉氧分压(PaO₂)、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血氧饱和度。(1)pH值是衡量血液酸碱度的关键指标,正常范围为7.35~7.45。当pH低于7.35时称为酸中毒;高于7.45则为碱中毒。pH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细胞的功能,因此维持适当的pH水平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2)PaO₂,即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气所产生的分压,反映了肺摄取氧气入血的能力。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PaO₂应在80~100毫米汞柱之间。如果PaO₂降至60毫米汞柱以下,则可能意味着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3)PaCO₂指的是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单独产生的分压,通常介于35~45毫米汞柱。这个数值可以用来判断呼吸是否过度或不足,进而推断出是否存在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问题。(4)血氧饱和度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比例。参考范围一般在95%~100%。
此外,血气分析还经常包括对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剩余碱(BE)、阴离子隙(AG)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体内的代谢状况。
2.血气分析常应用在哪些科室?
重症医学科(ICU):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常处于生命危险状态,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呼吸和代谢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等,都可能导致呼吸功能不全。血气分析对于评估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急诊科:对于急诊科中遭遇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的患者,血气分析能够迅速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从而为初步治疗提供指导。
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全身麻醉下,血气分析有助于监测和管理患者的呼吸和代谢状态。
心血管科: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导致肺部积液影响氧合。血气分析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
3.如何进行标本采集及检测?
血气分析通常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本。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桡动脉,其次是肱动脉或股动脉。由于动脉穿刺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巧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一旦采集了合格的样本,立即送检。现在也有非侵入式的监测方法,比如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法,它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有关血氧水平的信息,适用于门诊患者或家庭护理环境下的日常监控。
4.为什么采集完成后需尽快送检?
血液样本抽取后需要尽快送检,这是因为在体外环境中,血液样本的化学性质会迅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1)二氧化碳逸散:血液中的溶解二氧化碳(CO2)容易从样本中逸出,尤其是在开放容器或密封不严的情况下。这会导致血液pH值升高,造成碱中毒的假象,并且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结果会偏低。(2)氧气消耗:红细胞在体外仍然会继续代谢,消耗样本中的氧气(O2)。随着时间推移,氧饱和度和PaO2(动脉血氧分压)都会逐渐下降,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的误判。(3)乳酸产生:由于样本中细胞持续进行无氧代谢,会产生乳酸,进而降低血液pH值,模拟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4)温度变化:室温条件下,样本温度与体内温度不同,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以及酶促反应的速度,这些都会改变血液的化学成分。(5)抗凝剂作用:虽然使用了适当的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固,但如果样本暴露时间过长,某些抗凝剂的效果可能会减弱,导致部分指标异常。(6)分析物稳定性:一些重要的血气分析物如钾离子、葡萄糖等,在体外环境下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变异性,可能影响最终的诊断结论。为了确保血气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通常要求在抽取样本后的30分钟内完成检测。
总之,血气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对血液中气体成分和酸碱状态的精密测量,它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内部世界的窗户,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