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静脉溶栓:脑卒中患者的希望之光

静脉溶栓脑卒中患者的希望之光[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9

高碑店市医院 刘亭

脑卒中,这一俗称“中风”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的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5%90%。脑卒中发病突然,症状多样,如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首位原因。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快速识别、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的血流供应。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还能降低患者的残疾风险,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下面将详细揭秘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挽救生命的医疗手段。

1.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与药物选择

时间,是脑卒中治疗中的关键因素。静脉溶栓治疗有着严格的时间窗限制,通常为发病后的4.5小时内,这一时间段被称为“黄金救治时间窗”。在此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临床获益最大。若超过这一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在药物选择上,阿替普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验证。尿激酶等溶栓药物也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情况下被使用,但具体使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判断来决定。

2.静脉溶栓的适用条件与禁忌症

并非所有脑卒中患者都适合静脉溶栓治疗,其适用条件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且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医生还需通过颅脑CT或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确保患者颅内出血、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影响。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如近期有严重外伤、颅内出血、急性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等患者,以及存在出血倾向或近期接受过重大外科手术的患者,均不宜接受溶栓治疗。这些禁忌证的存在,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3.静脉溶栓的治疗过程与护理

静脉溶栓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在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血压管理、血液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溶栓治疗后的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入住卒中单元,接受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评估。医护人员还会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照与心理援助,帮助其缓解焦虑与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饮食方面,患者需遵循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的原则,保持大便通畅等。

4.静脉溶栓的疗效与风险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任何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静脉溶栓治疗也不例外,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溶栓药物的不断优化,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在逐渐降低。

5.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的互补性

在脑卒中治疗中,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治疗手段。对于发病时间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静脉溶栓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尤其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动脉取栓则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