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照护,助力胆结石患者康复[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38
⊙南江县人民医院 罗 云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胆囊和胆管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胆结石的出现却可能打破这一平衡。胆结石,简单来说,就是胆囊和胆管中出现了结石。在患病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右上腹绞痛等症状会逐渐显现,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科学护理至关重要。
成因探寻
了解胆结石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护理。
喜静少动:现代生活中,不少人运动量和体力劳动较少。长期如此,胆囊肌的收缩力会逐渐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析出,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体质肥胖:肥胖人群往往偏爱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与零食,这种不良饮食习惯易导致体重超标。而肥胖会改变体内代谢环境,影响胆汁成分与分泌,使得胆汁中胆固醇更易析出结晶,进而为胆结石的形成埋下严重隐患。
不吃早餐:很多人因忙碌而忽略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促进胆结石的形成。相反,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餐后久坐:当人处于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还会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导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肝硬化者:肝硬化患者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同时,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造成胆结石。
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对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群体中,胆结石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提示遗传因素在胆结石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家族史者需更关注自身胆囊健康。
科学护理
在胆结石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科学护理犹如坚实的护盾,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手术、疼痛、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患者的康复进程。
手术相关护理:手术是胆结石常用治疗手段,其前后及术中护理至关重要。术后要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确保引流管通畅且遵循无菌原则。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引流情况,遵医嘱用药。术后若患者出现腹肌紧张、发热、腹痛或引流管周围有胆汁渗出,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问题。护理人员要积极、耐心地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帮助患者通过聊天、看书、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若疼痛非常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显著影响患者康复。术前,患者常因担忧手术而恐惧、紧张,护理人员应分享成功案例、针对性疏导,助其稳定情绪。术后,患者可能因疼痛或并发症烦躁、焦虑,护理人员要积极关怀、鼓励,交流了解其情绪根源,合理安抚,促其保持乐观心态,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患者康复。术后,患者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选择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食物,提高免疫力。对于无法进食或呕吐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注意纠正机体水和电解质紊乱状态。
用药护理:部分胆结石患者会选择药物治疗或术后配合用药。护理人员需开展用药健康宣教,向患者强调按时、按量用药对治疗的关键作用,详细讲解自行停药或换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确保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保障治疗效果。
运动与生活习惯护理:术后机体恢复良好时,可适度运动,促进胆囊收缩与胆汁排泄,预防结石再生。患者要合理饮食、多饮水、常运动以保持排便通畅,便秘严重时可用药辅助。同时,要保证充足休息,养成健康作息,睡前泡脚或饮温牛奶提升睡眠质量,助力康复防复发。
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