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知识要记牢

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知识要记牢[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3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周学竹

过敏性休克,这一由机体过敏反应引发的全身性休克疾病,宛如暗处“杀手”,时刻危及患者生命。若未及时有效急救护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等险情,极端时甚至丧命。所以,掌握其急救护理知识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患者,科学急救护理便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那么,具体急救护理方法有哪些?又有何注意事项呢?

脱离过敏原

当患者陷入过敏性休克,迅速引导其脱离过敏原是首要任务,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导致过敏的物质或药物。但实际情况中,过敏原常不明确,此时应遵循“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原则,移除一切可能致敏物质。比如患者在静脉用药时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医护人员要立刻更换输液器及管道,切勿随意拔针,随后将输液液体换成0.9%的氯化钠并注入药物缓解不适,同时为患者提供高流量吸氧,保障其获得充足氧分以维持基本生理功能。

调整体位

根据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体位,是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简单有效的做法是先让患者平卧,并将头部偏向一侧,这一举措虽看似简单,却能避免患者吸入更多过敏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若评估患者休克状况较为严重,则需调整为“休克体位”,也就是抬高头胸部与下肢。这种体位既能保持气道通畅、增强通气功能,又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从而为重要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提高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使用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救命神药”,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具体依患者实际状况而定。肌肉注射常选大腿中外侧肌肉区域,成人最大剂量0.5mg,儿童按年龄调整,间隔5分钟可重复注射。若患者症状极为严重,则需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后,医护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数据和血压变化。这是因为患者病情变化快,及时掌握这些指标,能迅速察觉异常,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液体支持

部分过敏性休克患者会出现循环系统不稳定,此时仅注射肾上腺素通常不够,还需提供液体支持。因为循环血量不足会削弱肾上腺素的作用。在急救护理里,晶体和胶体溶液都能有效支持患者,初期一般按20ml/kg 的量,在10~20分钟内完成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不过要特别留意,若注射量超过40ml/kg,需搭配使用升压药物。这是因为过量补液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配套升压药能确保患者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与抗组胺药在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预防呼吸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抗组胺药则对皮肤症状有着针对性的治疗作用。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首要急救药物使用,因为其起效相对缓慢,在紧急状况下难以迅速发挥功效。在注射抗组胺药时,异丙嗪是常用的药物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禁止使用,这是为了避免药物对其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确保用药安全。

后续监护

完成全部急救处理后,后续监护工作至关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在治疗后必须进一步观察。观察时间需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当前身体状况来确定,同时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倘若患者伴有呼吸系统损伤,至少要进行6小时的监测;要是患者血压数值较低,监测时间则需延长至12小时甚至更久。只有通过这样严密的后续监护,才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总之,过敏性休克虽危险,但掌握正确急救护理知识,关键时刻能为患者赢得生机。对易过敏人群,要找出致敏原并助其避免。一旦出现症状,立刻联系医疗机构,救护人员到前先做简单急救。治疗后引导复健与定期检查,共同用知识行动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