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重道远,“压”力山大——妊娠期高血压应对指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7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区 田浩/急诊科 张燕林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本是生命绽放的美好旅程,但妊娠期高血压却如暗礁般潜伏其中,威胁母婴健康。据统计,我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达5%~12%,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并发症。
血压监测:精准如尺,防微杜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控血压,无以护母婴。”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管理,需从精准的血压监测开始。
1.监测频率与时间
固定时段: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晨起排尿后、早餐前,以及睡前测量,可避免饮食、活动干扰。
特殊情况:若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加测。孕晚期或血压波动大时,建议每日监测4次。
2.测量规范操作
环境准备:测量前静坐5~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咖啡、浓茶。
体位要求:背部挺直,手臂平放桌面,袖带与心脏同高,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
数据记录:连续测量2~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测量时间、身体状态(如有无头晕)。
3.数据分析与预警
临界值: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警惕。
趋势观察:若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明显,即使未达临界值,也需及时就医。
工具辅助:可使用手机健康APP或专用笔记本记录数据,便于医生分析。
生活管理:细节入手,稳压护胎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妊娠期高血压的管理需从饮食、运动、休息等细节入手,方能“稳压护胎”。
1.饮食调理
控盐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
优质蛋白:每日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矿物质补充:多吃香蕉、菠菜、芹菜(富含钾)、坚果、全谷物(富含镁)、奶制品(富含钙),维持电解质平衡。
禁忌食物:减少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管理
运动类型: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运动中若出现头晕、胸痛,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个体化方案:根据医生建议制定运动计划,确保安全有效。
3.休息与体位
睡眠时间: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中午可午休30分钟~1小时。
体位选择: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胎盘血流。
环境优化: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
4.情绪调节
心理疏导: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
家庭支持:家属需给予更多关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专业帮助:若出现严重焦虑、抑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干预。
风险预警:未雨绸缪,及时就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密切关注身体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1.症状识别
红色警报:剧烈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疼痛、抽搐、昏迷等,需立即就医。
黄色预警:头晕、恶心、呕吐、胎动异常、尿量减少、尿液泡沫增多等,需及时复诊。
2.紧急处理
抽搐发作:将孕妇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血压骤升:若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需立即就医。
3.定期产检
检查项目:除监测血压,还需进行尿常规、肝肾功能、胎儿超声等检查。
药物调整:若需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科学用药:遵医嘱,护母婴
“用药如用兵,需慎之又慎。”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常用药物
降压药: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对胎儿影响较小,但需监测血压变化。
解痉药:硫酸镁用于预防子痫,需监测血镁浓度、膝反射、呼吸、尿量等指标。
2.用药原则
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血压暂时控制良好,也需坚持用药。
不良反应监测:若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
愿每一位孕妈都能在科学的守护下,平安度过孕期,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