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尿、夜尿多,这些信号别忽视[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20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张云云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健康状况常常被忽视。许多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略。然而,当肾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会发出一些微妙的信号,如泡沫尿和夜尿增多。这些信号虽然看似普通,但可能是肾脏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些信号,帮助您更好地关注肾脏健康
泡沫尿:肾脏受损的“无声信号”
正常尿液也可能有少量泡沫,但很快消散。如果排尿后出现细密、久久不散的泡沫(类似啤酒泡沫),且频繁出现,需警惕蛋白尿的可能。健康的肾小球滤过膜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能有效阻止蛋白质漏出。一旦肾脏受损,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这道屏障就会出现漏洞,蛋白质趁机漏到尿液中,从而形成泡沫尿。若长期对这一症状置之不理,肾功能可能持续恶化,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提醒:偶尔的泡沫尿或许与喝水少、排尿过急有关,不必过于惊慌。但如果泡沫尿持续存在,尤其是还伴有水肿、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夜尿增多:别让“起夜”成为习惯
夜间起床排尿≥2次,或夜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1/3(正常为20%以下),称为夜尿增多。其背后的肾脏危机包括:浓缩功能下降,肾脏无法在夜间浓缩尿液,导致排尿频繁,常见于慢性肾病早期;其他关联疾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心功能不全也可能导致夜尿多,需排查病因。
误区提醒:中老年人常常将“起夜多”视为自然衰老现象,这种观念可能导致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实际上,夜尿增多可能是肾脏在发出求救信号。
泡沫尿+夜尿增多:双重警报,危险加倍
当泡沫尿和夜尿增多同时出现时,表明肾脏很可能已经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伤。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对肾小球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蛋白尿和夜尿增多;慢性肾炎患者则可能因炎症持续破坏肾单位,影响尿液浓缩和蛋白质过滤功能。这两种症状同时出现,无疑大大增加了肾脏疾病的风险。
面对泡沫尿和夜尿增多等肾脏“报警信号”,及时就医至关重要。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检查项目,可以初步筛查肾脏问题,并观察肾脏结构是否异常。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家族史者以及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来说,更应格外警惕这些信号,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肾脏健康状况。
护肾行动指南:预防胜于治疗
1.合理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减轻肾脏负担。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是肾脏的“隐形杀手”。适量饮水:每天1500~2000ml,同时,避免长期憋尿,防止尿液反流对肾脏造成损害。
2.科学用药,保护肾脏功能。在使用止痛药、中药偏方等药物时要特别谨慎,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对肾脏造成伤害。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血压、血糖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对于高危人群,更应加强体检频率。
4.控制基础疾病,降低肾脏风险。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有效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肾脏的“沉默”源于其强大的代偿能力,但一旦失代偿,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因此,关注泡沫尿、夜尿增多等早期信号,定期体检,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为肾脏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记住:早期发现,慢性肾病仍可控制;忽视警报,终末期肾病不可逆!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