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过敏的识别与应对

儿童过敏的识别与应对[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6

米易县人民医院 吴伯川

儿童过敏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最常见的儿童过敏类型为食物过敏、环境过敏以及药物过敏,能否及时识别与科学干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然而许多家长对这三类过敏的典型症状、预警信号及规范应对措施缺乏系统认知,本文将从过敏识别、应急处理到日常预防,为家长们梳理一套科学的儿童过敏防护指南,助力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过敏类型,指的是孩子在食用某种食物后,体内免疫系统对该物质作出异常反应,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儿童过敏的常见过敏原主要包括牛奶鸡蛋核桃、杏仁花生等坚果,虾、蟹、鱼等海鲜类以及大豆、小麦等谷物,这些食物常被添加婴幼儿辅食、幼儿园和学校膳食中,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荨麻疹、湿疹、瘙痒以及红斑等皮肤过敏反应,鼻塞、打喷嚏、喘息及咳嗽等呼吸系统过敏,呕吐、腹泻及腹痛等消化系统过敏,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

针对食物过敏的儿童,需要及时识别过敏当怀疑某种食物导致过敏时,可以去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或饮食排除法明确过敏原。一旦确诊,需要严格避开该食物及其制品,选购食品时仔细核对成分标签,同时告知老师、亲属等照料者注意饮食禁忌。于有严重过敏史的儿童,家长还需随身携带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用于处理轻至中度的过敏反应;情况严重的患者还需配备肾上腺素注射器此外,需定期带孩子复诊,并详细记录过敏发生时间、症状及诱因,为医生调整干预方案提供详实依据。食物过敏防不胜防,家长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早识别、严管理,为孩子筑起饮食安全防线,守护健康成长。

环境过敏

环境过敏指的是儿童在接触到环境中的过敏原时,免疫系统发生过度反应,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与食物过敏相比,环境过敏往往更隐蔽、持续时间更长,会引发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慢性病。环境过敏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主要包括尘螨霉菌、花粉、动物皮屑和唾液以及空气污染物尘螨与霉菌在床褥、地毯以及潮湿区域中比较常见;花粉过敏则在春秋季节高发;猫狗等动物皮屑和唾液也比较容易引发环境过敏;烟雾、PM2.5、香烟烟雾等空气污染物也容易引发环境过敏。环境过敏反应相对而言比较隐蔽、持续,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眼睛痒、反复湿疹、皮疹、咳嗽、喘息以及胸闷等,这些症状往往会在夜间加重,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反复,会被延误治疗。

针对环境过敏的情况,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使用防螨枕套、床罩,减少使用地毯和布艺家具,定期使用吸尘器清洁家具和角落,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上用品;注意保持合适的室内湿度,以防止霉菌滋生;在花粉季需要尽量减少暴露在户外,外出归家及时更换衣物、洗脸洗头,减少花粉残留;如果孩子对动物过敏,应尽量避免养宠物,如必须饲养,限制宠物进入卧室,定期清洁宠物毛发和居住区域;于严重且反复的环境过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脱敏治疗。

药物过敏

导致儿童过敏的常见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以及麻醉药、某些疫苗成分等。药物过敏不一定首次服用就出现,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口唇肿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送医。针对儿童药物过敏的情况,需要采取及时有效应对措施就医时主动向医生告知孩子的过敏史;家长严禁擅自给儿童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更不可随意更换药品品牌或剂型;首次用药(尤其是注射或口服新药)时,需留观至少 30 分钟,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同时要妥善保存用药记录及过敏反应详情,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儿童过敏虽常见,但只要科学应对不可怕。家长需练就识别过敏症状的 “火眼金睛”,从饮食管控、就医复查到日常防护,每一个细节都不松懈,用科学方法为孩子筑起抵御过敏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