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进补的三大营养误区

产后进补的大营养误区[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9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石火兰

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恢复期”,老一辈传下来的进补方法五花八门,但很多做法其实并不科学。今天咱们就聊聊最常见的个误区,帮各位妈妈避开“好心办坏事”的坑。

月子水不是万能药,可能有风险

很多地方流行喝“月子水”,说是用米酒、红枣、桂圆等药材熬制,能补气血、下奶、排恶露。但真相是:月子水既没有神奇功效,反而可能害了妈妈和宝宝。

市面上的月子水大多是商家炒作的概念,有些甚至连成分表都不标。就算是自己在家熬的“月子水”,也可能藏着隐患——

1)酒精残留:米酒加热后酒精确实会挥发一些,但煮15分钟还剩40%,煮1小时仍有25%。酒精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影响睡眠和发育,长期喝还可能让宝宝长不高、运动能力落后。

2)药材过敏:有些月子水里加了当归、黄芪等中药材,体质不适合的人喝了可能上火、头晕,甚至引发过敏反应比如皮肤发红、瘙痒,严重时还会呼吸急促。

3)营养单一:月子水本质上就是加了料的水,喝多了反而会占肚子,影响正常吃饭,导致营养不良。

想补身体其实很简单,做到三点就能为产后恢复打好基础。(1)多喝白开水:每天至少15002000毫升,渴了就喝,别等到口干舌燥。2)喝清淡的汤:比如丝瓜蛋汤、菠菜豆腐汤,既能补水又能补充营养。注意别喝太油腻的汤,不然容易堵奶。3)吃新鲜食物:鱼肉、鸡蛋、蔬菜、水果换着花样吃,比喝任何“神奇水”都管用。

高蛋白≠高营养,过量反而有害

产后要补蛋白质没错,但很多家庭顿顿大鱼大肉,甚至让妈妈一天吃七八个鸡蛋。事实上,蛋白质吃太多,反而会拖后腿。(1)加重肾脏负担:蛋白质代谢需要肾脏帮忙,产后身体还没恢复,吃太多肉容易让肾脏“累坏”。2)钙流失加速:身体为了排出多余的蛋白质,会带走一部分钙,长期下来可能导致骨质疏松。3)消化不良:肉吃多了容易胀气、便秘,有些妈妈会拉肚子。4)肥胖风险:多余的蛋白质会转化成脂肪,月子里胖太多,以后减肥可就难了。

正确做法是:(1)适量摄入每天吃12两瘦肉、1个鸡蛋、1杯牛奶,再加上豆腐、鱼虾,就足够了。2)搭配主食蛋白质要和米饭、面条等主食一起吃,才能被身体充分吸收。3)多吃蔬菜每顿饭至少有一半是蔬菜,既能帮助消化,又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忽视膳食纤维,小心便秘找上门

很多人觉得产后要“大补”,顿顿鸡鸭鱼肉,却很少吃蔬菜水果。结果呢?便秘、痔疮全来了!要知道,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而膳食纤维是肠道健康的隐形卫士。对于哺乳期的新妈妈来说,膳食纤维一是可以预防便秘产后活动少,肠道蠕动慢,膳食纤维能像“小扫帚”一样扫走垃圾,让大便更顺畅;二是可以保护肠道促进有益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三是有助于控制血糖:膳食纤维能让糖分吸收变慢,对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特别友好。

正确做法是:(1)多吃蔬菜每天至少300500克,种类越多越好。菠菜、西蓝花、胡萝卜、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2)适量吃水果苹果、香蕉、橙子等常见水果都可以吃,担心凉的话可以用热水烫一下。3)粗细搭配把白米饭换成杂粮饭(比如糙米、燕麦、红豆),或者偶尔吃点红薯、玉米。

科学进补的小建议

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主食、肉蛋、蔬菜、水果、奶制品都要有。

少量多餐:产后胃容量小,一次别吃太多,饿了就加餐,比如喝杯酸奶、吃把坚果。

避免重口味:少吃盐、糖、辣椒,清淡饮食对身体恢复更好。

按需补充:不要盲目进补,如果医生说缺铁、缺钙,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别自己瞎补。

保持活动:产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慢慢做些简单的拉伸,别整天躺着。

分阶段进补:第一周清淡为主,如小米粥、鸡蛋羹第二周增加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第三周适当滋补,如红豆汤、糯米粥第四周均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

坐月子不是“越补越好”,而是要科学、均衡、适度。别被老观念和商家宣传忽悠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有疑问,记得随时问医生或营养师,让专业的人帮你把关!最后提醒:身体恢复需要时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好心情才是最好的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