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如何保障药品配制安全[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6
枣庄市立医院 李娟
静配中心(PIVAS)是医院内按国际标准建立的特殊医疗单元,专门负责集中配置静脉药物。它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将原本分散在病区的配药工作转为专业化、标准化操作。本文带你走进静配中心,了解如何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人员管理
配制人员需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护士,持证上岗。持续培训,定期考核无菌操作、药品配伍禁忌、职业防护、应急预案等技能,强化法规意识。做好健康防护,如在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时需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N95口罩等。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职业暴露风险。
环境与设备管理
严格遵循《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配置万级洁净区局部百级的环境标准。定期监测空气菌落数、压差、温湿度及微粒数,确保符合标准。分区管理,明确划分洁净区、辅助工作区、生活区,避免交叉污染;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等高风险药品需在独立生物安全柜中配制。做好设备维护,校准仪器、定期验证灭菌设备,生物安全柜需年检并确保气流符合标准。
操作规范与流程控制
标准化操作:严格遵循处方审核、双人核对制度,避免误配。高危药品独立分区存放,贴警示标签。抗生素、肠外营养液、化疗药需分柜配制。易发生配伍反应的药品需分开配制。做好核对与记录,配制前后双人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及患者信息。全程记录配制时间、操作人员及异常情况。
无菌技术: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和交谈,防止气流干扰。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避免直接接触药品或注射器关键部位,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开启后立即使用。严格执行“一药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污染。
配伍禁忌与稳定性:核查药品相容性。现配现用,标注配制时间及失效时间。
废弃物处理:医疗废物分类,锐器放入防刺穿容器,细胞毒性废物单独密封标识,按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药品管理及处方审核
采购与验收:从合法渠道采购,查验药品批准文号、质检报告。冷链药品全程温控(2~8℃),到货验收记录温度。
药品储存:按药品性质分类存,冷链药品需全程温度监控;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识醒目。麻醉、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专人、专柜、专册、专方、专锁)。
处方审核:药师需严格审核医嘱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特殊药品(如高危药品、抗生素)需双人核对。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过程监控:配置前后双人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溶媒。对成品进行外观检查、pH或渗透压抽检。
抽查:定期抽查成品输液的无菌性、微粒及pH值,定期自查配制环节,整改不符合项。对配制差错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应急预案:制定药品溢出、职业暴露、设备故障等预案,配备应急处理箱。
记录完整:电子或纸质记录配制人、复核人、批号、有效期,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改进:收集临床反馈,优化配制流程。
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风险识别:定期评估流程漏洞,引入失效模式分析等工具。
应急处理:制定药品泄露、污染、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
常见风险点与防范措施:配伍禁忌未发现,强化药师审核,启用智能审方系统。无菌操作不规范,定期培训+视频监控抽查。化疗药职业暴露,监测佩戴防护装备,定期健康监测。标签信息错误,电子标签+双人核对。
特殊场景注意事项:化疗药配制,使用封闭式转运系统,佩戴N95口罩、双层手套。中药注射剂,严格遵循说明书溶媒要求。儿科用药,按体重精确计算,稀释至安全浓度。
信息化与技术支持
使用静脉用药配置系统或AI处方审核系统拦截不合理医嘱。条码扫描核对药品,避免人工失误。智能贴标机、自动分拣系统减少人工差错。部分医院引入机器人配药系统,降低人为误差和职业暴露风险。电子化记录实现全流程追溯,快速定位问题批次。
静配中心是医院中负责集中配制静脉用药的重要部门,保障药品配制安全是医疗和药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涉及患者生命健康和用药有效性。静配中心安全需通过“人、机、料、法、环”多维度管控,结合严格制度、规范操作和智能技术,确保从处方审核到成品配送的全流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