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怎样帮卧床老人预防褥疮

怎样帮卧床老人预防褥疮[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5

成都市金牛区金建人民医院/金牛区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世香

在护理卧床老人的过程中,预防褥疮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褥疮不仅会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褥疮的相关知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褥疮,即压力性溃疡,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病症,常出现在尾骶部、股骨大转子、足跟等骨骼突出部位。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皮肤变薄、弹性降低、脂肪层减少,自我保护功能减弱,更易受损。同时,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高龄等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增加了褥疮发生风险,显著提高了皮肤受损的可能性。

褥疮分4个阶段

国际上将褥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特点。

Ⅰ期:此时皮肤看起来完好,但会出现红斑,按压后颜色不会褪去。这是褥疮的早期信号,若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Ⅱ期:皮肤会出现破损,或者形成水疱。这一阶段皮肤的损伤相对明显,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Ⅲ期:涉及全层皮肤损失,皮下脂肪会暴露出来。这表明褥疮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Ⅳ期:这是最严重的阶段,褥疮可能会影响到肌肉、骨骼乃至关节囊。此时,患者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治疗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准确识别褥疮的发展阶段,对于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因为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只有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才能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高危人群需警惕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是褥疮发生的高风险群体。特别是那些伴有行动不便、感觉障碍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他们发生褥疮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此外,体重过轻或过重、贫血、水肿等情况也会影响皮肤健康,进一步提高褥疮风险。体重过重会增加对皮肤的压力,而贫血则减少了氧气输送至皮肤的能力。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从而减轻褥疮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永远优于治疗

预防褥疮需要从多个关键环节入手,采取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措施,才能切实保障卧床老人的皮肤健康。

体位变换:定期翻身是预防褥疮的关键。长期卧床老人至少每1~2小时变换1次体位,可采取30度倾斜侧卧位。摆放体位时,侧卧位用楔形翻身枕支撑,两腿间放软枕;半卧位先抬高床围15°再抬床头;坐轮椅患者每小时换体位,座位倾斜防滑,双足需合适支撑。

使用减压工具:可借助专业器具有效预防褥疮。特制防褥疮床垫、垫圈(如气垫床)能分散身体压力,减少局部受压;身体骨突部位可用U型圈或软枕针对性减压。专业护理床具如悬浮护理床,科学设计分散体重、减轻压力,还有透气排湿功能,预防褥疮效果佳。

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日常要做好皮肤清洁护理以预防褥疮,需定期用温和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开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物质;同时保持皮肤适度湿润,可选用无刺激性保湿剂。针对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维持皮肤干燥,必要时使用导尿管或成人纸尿裤,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引发褥疮。

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的饮食,如牛奶、豆制品和鸡蛋等,增强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必要时可口服蛋白粉或维生素补充剂。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皮肤保持健康,提高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褥疮的发生概率

其他措施:在护理中,要鼓励患者开展适度肢体活动或被动运动,像行动不便的老人可通过简单肢体伸展、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减轻其心理压力,给予鼓励支持,助其更好配合护理,毕竟积极乐观心态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预防卧床老人褥疮需综合管理。护理人员要明晰褥疮定义、成因、分级及高危人群,采取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爽、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及心理护理等措施,降低发生率,减轻痛苦、提升生活质量,以专业细致服务给予老人关怀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