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中医院 姜德洪
你是否曾经历过突如其来的上腹剧痛,疼得直不起腰、出冷汗,甚至感觉像被刀割一样?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是胃痉挛、胃炎发作,选择忍一忍或自行服药缓解。殊不知,这种“刀割样”剧痛可能正是胃穿孔的信号。胃穿孔是胃壁发生破裂后,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极易引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了解胃穿孔的危险性,对于提升自我健康意识、避免误诊误治至关重要。
疾病症状
胃穿孔是指胃壁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使胃内容物(包括胃酸、消化液和食物残渣)泄漏至腹腔,导致急性腹膜炎,是消化系统中较为严重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通常较为突然,症状典型,需及时识别和处理。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剧烈上腹部疼痛,患者常形容为“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痛,疼痛通常起于上腹部,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腹部。随着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引发腹膜刺激症状,患者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明显,呈“板状腹”,即整个腹部变得僵硬,如同一块木板触感。此外,胃穿孔还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若病情持续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将迅速蔓延,导致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在穿孔发生初期会出现短暂的缓解期,称为“假象缓解期”,容易误导患者和医生,从而延误治疗。因此,一旦怀疑有胃穿孔的可能,尤其是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并伴有腹膜刺激征,应立即就医,通过腹部X线、CT或紧急腹腔穿刺等手段确诊,并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手术或保守治疗。胃穿孔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应急措施
胃穿孔是一种危急的突发状况,一旦发生需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和生命危险。首先,一旦怀疑胃穿孔(如突发剧烈腹痛、腹部僵硬、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免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和增加腹腔污染。其次,患者应尽快就医,拨打急救电话或由他人协助送往具备急诊手术能力的医院。途中尽量让患者平躺,避免剧烈活动,以减轻穿孔恶化及胃液外泄。若现场具备医疗条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或抗生素暂时控制病情,但不建议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病情。医院处理通常包括抗休克治疗、抗生素静脉注射、补液、胃肠减压等,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或CT)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手术修补穿孔或采取微创处理。总之,胃穿孔发病急、进展快,应急处理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症状、及时送医和避免延误,切忌忽视初期腹痛或自行服药拖延治疗,以保障生命安全。
日常预防
预防胃穿孔的关键在于维护胃肠健康,及时治疗胃部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或进食过快,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生冷、过硬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因为烟酒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酸分泌,增加胃壁受损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这些因素会引起胃酸分泌紊乱,加重胃黏膜损伤。对于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如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切忌擅自停药或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若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应同步使用胃保护剂。定期体检也是预防措施之一,尤其是有慢性胃病史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早治疗,避免病情进展。
胃穿孔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急腹症,其典型表现突然的剧烈上腹痛、板状腹、恶心呕吐等,是身体发出的严重预警信号。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切勿硬扛或自行服药,应第一时间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紧急处理。同时,日常生活中应通过规律饮食、科学用药、积极治疗慢性胃病等方式,预防胃病向穿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