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咕叫,肠胃在“求救”?[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5
射洪市人民医院 雷敏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肚子咕咕叫的情况。有时它出现在饥饿之时,简单进食后便会消失;但有时,即便并非空腹,肚子也会频繁咕咕作响,甚至还伴随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很多人对这种现象不以为意,然而这看似平常的肚子咕咕叫,或许正是肠胃向我们发出的 “求救信号”。
正常生理现象的“声音密码”
我们的胃肠道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有规律的蠕动,将食物从胃部推送至肠道,并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一过程中,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随着肠道的蠕动不断流动,相互碰撞,从而产生咕咕的声音,医学上称之为肠鸣音。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约 4~5 次,声音相对低弱、和缓,一般很难被我们察觉。
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胃部排空,胃内的胃酸和消化液开始刺激胃壁,促使胃肠道蠕动加快。与此同时,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流动加剧,肠鸣音也随之增强,变得更加清晰可闻。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补充能量了。这种因饥饿引起的肚子咕咕叫,在进食后通常会迅速得到缓解。
警惕肠胃发出的“警报”
尽管肚子咕咕叫多数时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肠鸣音过于频繁,每分钟超过 10 次,且声音高亢响亮,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同时还伴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等症状,那就很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提示肠胃出现了问题。
许多胃肠道疾病都可能导致肠鸣音异常活跃。比如,急性肠胃炎发作时,由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肠鸣音亢进。患者除了肚子咕咕叫,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而肠梗阻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肠道因各种原因发生堵塞,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为了试图打通堵塞,会剧烈蠕动,产生强烈的肠鸣音,同时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
某些食物也可能导致肚子咕咕叫。比如,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红薯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引起肠鸣音活跃。此外,进食过快或边吃边说话,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也容易引发肚子咕咕叫。以及腹部着凉、精神压力过大、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肠鸣音异常。另外,滥用抗生素、肠道感染等原因,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也会引发肠鸣音异常。
应对方法与建议
如果肚子咕咕叫频繁发作,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经过自我调理后仍无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肠镜等,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饮食调整也是缓解肚子咕咕叫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避免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边吃边说话,减少空气的摄入。此外,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要及时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也可通过热敷腹部的方法,缓解胃肠道痉挛,减轻肚子咕咕叫的症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每次 15~20 分钟,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
肚子咕咕叫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多健康问题。当它频繁出现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关注肠胃发出的“求救信号”,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护理方法,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肚子咕咕叫的症状,守护肠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