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腹症——急性阑尾炎[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68
四川省达州骨科医院 向海东
生活中,肚子疼是常见的不适症状,很多人觉得忍一忍、吃点药就能缓解。然而,有一种腹痛却不能掉以轻心——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析急性阑尾炎的成因、症状识别、治疗方式及康复要点。
发病根源:小小阑尾为何“发炎”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细长管状器官,外形像一条小蚯蚓,长度通常在5~10厘米。别看它不起眼,却是急性炎症的高发地带。阑尾独特的生理结构是其易发炎的重要原因:它一端与盲肠相连,另一端封闭,管腔狭窄,一旦被粪石、食物残渣、寄生虫或肿大的淋巴组织堵塞,阑尾腔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压力不断升高,就会导致阑尾壁血液循环受阻。此时,原本存在于阑尾腔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引发急性炎症。此外,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也会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
精准识别:了解典型症状与体征
急性阑尾炎的症状有迹可循,掌握这些关键表现,就能及时发现异常:
1.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发病初期,疼痛往往出现在上腹部或脐周,类似于胃痛,很多人误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但在6~8小时后(少数情况可短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疼痛会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初期刺激内脏神经,疼痛定位模糊;随着炎症加重,波及壁层腹膜,疼痛便会集中在阑尾所在的右下腹。
2.胃肠道反应: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胃肠道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与肠胃炎混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3.全身症状:早期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阑尾发生穿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体温可超过39℃,同时伴有寒战、乏力等表现。此外,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还可能发现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体征,这些都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
科学诊断:从症状到检查的全面评估
仅凭症状无法确诊急性阑尾炎,还需借助专业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是最基础的检查,多数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但部分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白细胞可能无明显变化。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无创、便捷,能观察阑尾形态、大小及有无积液,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孕妇和儿童;对于诊断困难的复杂病例,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病变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方案:手术与保守治疗如何选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主流选择,通过在腹部开3~4个小孔,利用腹腔镜和器械切除病变阑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阑尾穿孔、坏疽或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能更充分地清理腹腔,确保治疗效果。
2.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发病时间短的单纯性阑尾炎,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抗生素治疗。但保守治疗后约30%的患者会复发,且存在炎症扩散、阑尾穿孔的风险。因此,多数医生仍建议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
日常预防:术后护理与保健要点
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和活动。术后初期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同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规律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急性阑尾炎的发生。若出现腹痛,切勿盲目服用止痛药,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记住,肚子疼别硬扛,尤其是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为健康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