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扎针记:让脖子不再“硬刚”[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77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黄云龙
梧州市工人医院中医科 覃华斯
脖子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转头时“咔嗒”作响,加班到深夜时半边身子发麻……当代人的颈椎,早已成为被生活重担压垮的“重灾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9亿人饱受颈椎病困扰,我国成年人患病率更是高达60%以上。当推拿、按摩难以根治,当膏药、理疗效果有限,不妨试试中医针灸——这根细细的银针,或许能解开颈椎的“紧绷密码”,让僵硬的脖子重新找回轻松自如的感觉。
颈椎:为何变成“硬石头”
颈椎,这个由7块椎骨、数十条肌肉韧带组成的“精密链条”,本应像弹簧一样灵活,却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渐“石化”。揭开它“变硬”的真相,需要知道它背后藏的三大“元凶”:
1.姿势刺客:低头族的日常“慢性伤害”。现代人每天平均低头看手机4~6小时,这个动作相当于给颈椎挂了一袋20斤的大米。当头部前倾时,颈椎承受的压力可达正常直立状态的3倍。上班族每天伏案工作8小时以上,颈椎长期处于前屈位,椎间盘就像被反复挤压的海绵,水分逐渐流失,变得脆弱、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和血管。
真实案例:32岁的程序员小张,每天盯着屏幕超12小时,某天突然感觉右手麻木如触电,甚至拿不住筷子——这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信号。
2.退变加速:年龄增长的“不可逆磨损”。30岁后,颈椎间盘的纤维环弹性逐渐下降,就像老化的橡皮筋,失去了原有的韧性。中老年人群中,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问题普遍存在,颈椎关节间的“缓冲垫”变薄,转动时难免出现卡顿、疼痛。
3.外伤遗留:未愈的陈年旧伤“定时炸弹”。急刹车时的“挥鞭伤”、运动时的颈部扭伤,若未彻底康复,可能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这类患者年轻时可能无症状,但中年后身体机能下降,旧伤容易复发,出现持续性颈痛、头晕,甚至走路不稳等症状。
针灸:给颈椎来场“解压SPA”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属于“项痹”范畴,病机是“经络阻滞,气血不通”。针灸就像一位勤劳的“管道工”,用银针打通堵塞的经络,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从而缓解疼痛、恢复颈椎功能。针灸治疗颈椎病,讲究“局部选穴+远端配穴”相结合。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在颈部和四肢选取合适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身体的调节功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神经压迫。
生活中,很多人对针灸的第一印象是“疼”,其实规范操作下,整个过程轻松舒适,就像给脖子做了一场“放松按摩”——
治疗前:医生会先通过观察和触诊了解颈椎情况,再结合影像检查制定方案。治疗前一般会先点按肩颈部相应穴位,让身体提前适应。
治疗中:医生会选取相应的穴位(如风池、颈百劳、夹脊、肩井等)进行针刺,进针速度很快,几乎没有明显痛感,只会有轻微的酸、胀、麻感,这是穴位起效的信号。整个治疗过程约20~30分钟,你只需保持俯卧或坐着的放松姿势,甚至打个小盹。
治疗后:多数人会感觉颈部轻松不少,僵硬感减轻。医生会叮嘱你避免受凉、适度活动,比如缓慢做“米字操”,但避免剧烈甩头或高危动作。
优势:针灸治疗绿色安全
临床显示,针灸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无副作用:不依赖药物,避免了肝肾负担;无需手术,规避了创伤风险。
2.便捷高效:单次治疗时间短,无需住院,治疗后可正常生活工作。轻症状患者通常1~2个疗程(每周2~3次)可见改善,重症患者坚持治疗也能显著缓解疼痛。
需提醒的是,针刺部位有湿疹、伤口等皮肤破损者,需避开或待愈合后再治疗;严重基础病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安装心脏起搏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部分穴位行气活血作用较强,孕期需避免。
颈椎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长期忽视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针灸以自然、温和的方式,帮助身体自我修复,让僵硬的颈椎重新“软”下来。如果你还在与颈痛“硬刚”,不妨走进正规中医院的针灸科,让银针成为你告别颈痛的“钥匙”。毕竟,能自由转头看风景的人生,才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