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琳
大脑堪称人体的“指挥中枢”,全面掌控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血管则是大脑传递信号的重要通道,在大脑功能正常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血管通路被堵塞,便会引发脑梗;而若血管通道破裂,则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和脑出血均是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危险病症,发病后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大脑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学会识别大脑发出的“警报”信号,以便从容应对脑梗和脑出血等突发状况。
识别脑梗和脑出血
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陷入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发坏死,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与之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脑梗死就是脑血管遭遇阻塞,使得血液中携带的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输送至大脑相应区域。
脑出血,指的是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发生破裂而引发的出血情况,属于极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在于血管破裂后,溢出的血液对脑部组织形成压迫,进而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运转。
留意发病前发出的“警报”
1.脑梗预警。头疼: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头疼都是发病的主要表现。呕吐:通常会伴有头疼,主要是喷射状的,如果患者吐出的是棕色(豆样或褐色)的液体,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头晕:这也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同时还会伴随着恶心、耳鸣等不适。肢体麻木: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脸部有明显的面瘫感觉。流口水:当患者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的情况时,一定要高度警惕。突发性视功能紊乱:主要症状是无法看见左右两侧的事物或视力缺陷,还可能是暂时出现两眼一黑或蚊虫从眼睛旁边掠过的现象。突然出现的口齿不清楚及吞咽呛咳:主要是指患者在进食或吞咽食物时,讲话不清楚、发音有障碍、有呛咳。意识损害:主要症状是意识模糊,呼之不应,重者可进入深层昏迷状态。
3.脑出血预警。不同类型的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很多患者都是在运动、情感激动的情况下发病,也有少部分是在静止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表现:头痛、眩晕:会有突发性的头疼,有的会有强烈的胀痛感,有的还会伴有呕吐、头晕、意识变化等。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损伤:有些患者会出现突然丧失意识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比如烦躁、昏迷、嗜睡等。言语上的障碍:在脑内皮质语言中枢损伤的脑出血患者,其语言功能损害更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语言模糊。眼睛方面的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些眼睛表现,一眼或者两眼突然变黑、瞳孔不等大、眼球活动障碍、偏盲等。麻痹和瘫痪: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面部、手臂、腿部等部位的突然麻木,无力,甚至瘫痪。其他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热、癫痫发作、应激性溃疡、情绪不稳、耳鸣等症状。
日常护理小知识
1.饮食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与膳食健康,为患者提供容易消化的饮食,保证饮食低盐、低脂、富含蛋白质为主,多食用果蔬,多喝水,预防便秘。患者进食时要注意细咀嚼,避免呛咳。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为患者提供流质饮食或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2.康复运动护理。疾病发作期间需要使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以健侧卧位为主。当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先帮助患者进行床上伸展活动,主要帮助患者伸展四肢,每次3~5min,既可以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也可以活动指、趾等小关节。同时配合针灸、物理治疗、推拿等护理,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中期可训练患者坐起、床边站立和行走等功能,后期训练患者自主穿衣、吃饭以及语言等功能。
3.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预防患者病情进展,记录患者的器官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帮助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状态。重点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四肢肌力、血压、血糖等情况,保持患者血压稳定。护理期间观察患者的液体出入量,为静脉注射等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脑梗和脑出血都是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的疾病,把握住治疗和护理的黄金时期,才能够将疾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