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失眠怎么办?中医来安神

失眠怎么办中医安神[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66

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陈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失眠星人”的行列。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患病风险。而中医在改善失眠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实用的中医安神大招,助你告别失眠,重拾香甜美梦。

中药调理:个性化安神方案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的失眠,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常见的失眠证型有肝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等。

对于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往往伴有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等症状,治疗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有出路。

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等,治疗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是常用方剂。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心肾不交型失眠者,常有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原则,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效果显著。交泰丸中黄连清心火,肉桂温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需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穴位按摩:随时随地助眠

穴位按摩是中医简便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达到安神助眠的目的。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每晚睡前,用拇指指腹按揉双侧神门穴,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涌泉穴为肾经的起始穴,位于足底前1/3凹陷处,有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之效。睡前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后,按摩涌泉穴,可采用推、揉、按等手法,左右脚各按摩5~10分钟。此外,也可通过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印堂穴(两眉中点)、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等穴位,来缓解头部紧张,促进睡眠。将双手搓热后,从前额向头顶推摩,再用指腹点按上述穴位,能起到放松身心、宁心安神的作用。

耳穴压豆:小小耳穴藏玄机

耳穴压豆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它基于“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理论,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调节全身气血。取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用胶布固定在耳部的神门、心、脾、肾、内分泌等穴位。神门穴是治疗失眠的要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心主神明,刺激心穴可养心安神;脾能养血,肾可滋阴,刺激脾肾两穴能补益气血、滋阴降火;内分泌穴则可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改善睡眠。每天自行按压贴敷的耳穴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有酸胀感、发热感为宜。一般3~5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进行。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中医食疗:美味又安神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也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酸枣仁粥是经典的安神食疗方。酸枣仁能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粳米健脾益胃,二者搭配,可有效改善失眠多梦症状。桂圆莲子羹也有很好的安神效果。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红枣健脾养血,常食此羹,可缓解心脾两虚型失眠。此外,百合、小米、牛奶等食物也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合理安排饮食。

失眠不是小问题,但也无需过度焦虑。通过中医的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耳穴压豆、食疗等方法,结合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平和的心态,相信“失眠星人”们都能摆脱失眠困扰,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如果失眠症状严重且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