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必知的 生活调理秘籍[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周 丽
痛风源于体内尿酸过高,以高尿酸血症为病理基础。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攀升、患者增多,不仅会使骨骼关节变形,还常半夜突发剧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面对这折磨人的“石头”,掌握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已成为患者的迫切需求。
尿酸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来讲,体内的尿酸浓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被破坏那么尿酸的水平升高,就会导致结晶沉积在关节或者是组织中,引起痛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0年我国痛风患病率为0.40%,发病率0.08%;结合最近各地调查来看,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30年内患病率明显升高。同时,痛风患者呈年轻化趋势,20岁以后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性别均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经济越发达地区发病率越高,体重超标(含过度肥胖)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人会出现显著症状。以第一趾跖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和腕关节较少累及,症状通常在2周内缓解。痛风患者若是吃了太多的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品,经常会在半夜忽然醒来,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痛风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超过50%的患者会在20年后产生痛风石,从而对外形和关节的正常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病情进展至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极容易出现反复的炎性反应,并最终发展成一种慢性关节炎,对关节活动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饮食管理
要想控制好痛风的发生,首先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控制,这样才能降低体内的尿酸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不要吃高嘌呤的食品,比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沙丁鱼、海鱼、贝类、肉汤、浓鱼汤、肉汁、酵母粉等。中嘌呤食品(100g食品中含有50~150mg),主要有肉类(猪肉、牛肉、羊肉)、豆类(绿豆、红豆、黑豆)、部分海鲜(螃蟹、鳗鱼)、菠菜、蘑菇、芦笋等),病情好转时可以适量吃,每天100g以内的量不要多于100g。在日常的膳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低嘌呤的食品,如大米、面粉、玉米、小米、大部分蔬菜(白菜、黄瓜、番茄、生菜)、水果(苹果、香蕉、梨)、牛奶、鸡蛋、精制谷类制品等。另外,饮酒也要注意,特别是啤酒和黄酒;避免饮用含高糖分饮料,如果汁,可乐等;建议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有助于调整身体中的尿酸水平。
运动指导
适当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力。在症状稳定期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一周3~5次,逐渐加大锻炼的力度,尽量不要做高强度的活动,以免造成关节的过度伤害;在做完体育锻炼后,要注意多喝水,帮助体内的尿酸排出;锻炼之前要注意关节的保温,避免尿酸在关节部位的沉积。在急性期要注意多休息,尽可能地减少关节活动,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要多躺下,把患肢抬高,做好关节的固定,防止受到压力和撞击,缓解关节的疼痛及肿胀。
生活细节注意事项
除了饮食和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小问题也是治疗痛风的关键。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不吸烟不喝酒,每天要喝2000ml左右的水,还要多食用一些碱性的蔬果,来调整身体的酸碱平衡;要做好关节的保暖工作,不要长期待在寒冷湿润的地方,要有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吃会引起血尿酸增高的药物。在病情好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活动手指、脚趾、膝盖、手肘等小关节,这样可以加快关节的血液流通,防止出现僵直;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活动,不要受到伤害,还要注意观察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复查。
痛风虽恼人,但通过科学饮食管理、合理运动指导以及注重生活细节,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患者要持之以恒做好日常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远离痛风困扰,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