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盆底肌松弛的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肌松弛康复护理[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1

仪陇县人民医院 林翠

经历新生命诞生的喜悦,许多产妇却遭遇了产后盆底肌松弛这一困扰。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做好康复护理对产妇恢复盆底肌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接下来为大家详细科普相关知识。

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对盆底肌持续产生压迫。加上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盆底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发生重构,导致盆底肌的支持结构松弛。分娩过程更是对盆底肌的一次严峻考验,尤其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盆底肌松弛的状况。

盆底肌松弛可导致——

尿失禁: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产妇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腹压突然增加,松弛的盆底肌无法有效控制尿道,就会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给产妇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尴尬。

盆腔脏器脱垂:盆底肌松弛后,对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支撑作用减弱,这些脏器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垂。轻度脱垂可能仅引起下腹坠胀感,严重时甚至会脱出阴道口,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局部感染等问题。

性生活质量下降:盆底肌松弛会导致阴道松弛,使夫妻性生活时的摩擦力和紧握感降低,影响性生活的和谐与满意度,进而对夫妻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针对产后盆底肌松弛,都有哪些康复方法呢?

盆底肌锻炼:这是最基础且有效的康复方法,其中凯格尔运动尤为常用。产妇可先找到盆底肌的位置,一般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排尿,感受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然后进行收缩训练,收缩盆底肌3~5秒,再放松3~5秒,如此反复,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组。随着盆底肌力量的增强,可以逐渐延长收缩和放松的时间。

生物反馈治疗:借助生物反馈仪器,将盆底肌的活动情况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产妇。产妇根据这些信号,更准确地进行盆底肌训练,提高训练效果。例如,仪器会在产妇正确收缩盆底肌时发出提示音,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收缩方法和力度。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极片向盆底肌发送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增强肌肉力量。这种治疗通常在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一个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周进行2~3次。治疗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觉到盆底肌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

康复护理需注意以下要点——

生活习惯调整:产妇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少对盆底肌的压力。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导致腹压增加,加重盆底肌松弛。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此外,尽量避免提重物,如需提拿物品,应注意姿势,屈膝下蹲,利用腿部力量提起,而不是直接弯腰用腰部和盆底肌的力量。

卫生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和卫生巾。产后恶露排出期间,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和尿道。

心理护理:很多产妇因盆底肌松弛带来的不适而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关心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自身也应正确认识盆底肌松弛这一现象,它是产后常见问题,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是可以改善的。可以参加一些产后康复交流群,与其他产妇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增强康复的信心。

产后盆底肌松弛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其原因、危害,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并做好护理,产妇们完全能够重拾身体活力,恢复往日自信,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生命带来的美好生活。希望广大产妇都能重视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拥有健康美好的产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