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真的一点都不痛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孟令媛
“生娃相当于断6根肋骨”“宫缩痛是人类疼痛天花板”……关于分娩痛的恐怖传说,让无数准妈妈瑟瑟发抖。而“无痛分娩”的出现,仿佛是救命稻草——但它真能让你像睡一觉一样生完孩子吗?真相是:“无痛分娩”,准确的说法是“分娩镇痛”,它的目标不是完全消除疼痛,而是把剧痛降到可忍受的程度。就像感冒时吃止痛药,不会让鼻塞完全消失,但能让你舒服很多。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深入了解无痛分娩。
1.分娩痛从哪儿来?
第一产程:宫口开全前,子宫像一台“压榨机”,每一次收缩都会让肌肉缺血缺氧,同时宫颈口被撑开的过程就像“强行拉开生锈的铁门”。这些疼痛通过神经传递到脊髓,让你感觉腹部、腰部酸痛难忍。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胎头下降压迫盆底、阴道和会阴,就像“被巨石碾过”,疼痛通过另一组神经传递,还可能伴随强烈的排便感。
心理因素:紧张、焦虑会放大疼痛,形成“害怕—紧张—疼痛”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产妇越怕疼越觉得痛。
2.无痛分娩,哪种类型适合你?
无痛分娩主要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种方式。
非药物镇痛:(1)产前宣教+导乐陪伴。产妇提前了解分娩过程,分娩时由经验丰富的导乐师陪在身边,通过按摩、呼吸指导(比如“吸气4秒,呼气6秒”)缓解紧张,就像考试时有人在旁边给你加油打气。(2)家属陪伴。丈夫轻柔的按摩、父母鼓励的话语,都是最天然的“镇痛剂”。医护人员会提前开展培训,为家属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参与到分娩支持中。
药物性镇痛:椎管内麻醉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法,麻醉师会在腰椎间隙打针,把少量麻药送到脊髓周围。优点是镇痛效果好,能让大部分产妇从“痛到尖叫”降到“轻松聊天”,而且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妇活动,现代技术已经能做到“只麻痛觉,不麻运动”。少数人可能出现低血压、头痛等不适,需要麻醉师全程监护,但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而且医生会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如果想要无痛分娩,建议提前与医生充分沟通自身健康状况、疼痛耐受度等情况,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镇痛方式,让分娩过程更从容舒适。
3.什么时候能打“无痛针”?
无痛分娩的时机有严格标准:从规律宫缩开始到第二产程都可以实施。规律宫缩指的是肚子每5~6分钟痛一次,每次持续30秒以上,同时宫颈口开始慢慢打开。研究发现,在宫口开到3~5厘米时开始镇痛,效果最好,还能减少产妇的恐惧和体力消耗。
4.有哪些关于无痛分娩的误区?
误区1:打无痛会让产程变长。事实上,规范实施的无痛分娩不会显著延长产程。反而因为产妇不再被疼痛折磨,能保存体力,第二产程可能更顺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麻醉平面过高才会影响宫缩,但医生会及时调整。
误区2:打无痛会伤害宝宝。事实上,椎管内麻醉使用的药量非常少(只有剖宫产麻醉量的1/10左右),药物几乎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相比之下,产妇长期剧痛导致的缺氧,对宝宝的风险更大。
误区3:所有人都能打无痛。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打麻醉,对麻醉药物过敏;有严重腰椎疾病或感染;凝血功能异常(比如容易出血不止);存在休克、低血压等危急情况,需要谨慎评估。
分娩的疼痛本是自然生理现象,但这不代表产妇必须“硬扛”。无痛分娩不是“娇气”的表现,而是医学进步带给女性的尊严和权利。它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但能让你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力量,以更平静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孕妇在孕期应主动了解无痛分娩相关知识,别被网上的谣言吓倒,也别想当然地认为“打一针就万事大吉”。提前和医生沟通,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无痛分娩。选择有资质的医院,无痛分娩需要麻醉科、产科、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开展。和医生“约好时间”,出现规律宫缩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你想镇痛,他们会评估时机,别等痛到崩溃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