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人民医院 吴俊蓉
新生儿的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体的重要结构,在出生后被剪断,但它仍然是一个需要精心护理的部位。正确的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感染、促进脐带健康脱落至关重要。以下是从脐带脱落前到脱落后的关键72小时护理全攻略。
脐带脱落前护理(出生至预计脱落前)
1.科学消毒
每日消毒2~3次。若脐带被尿液或粪便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推荐使用75%医用酒精或碘伏,忌用碘酒。消毒时,先用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分,再用两根棉签分别操作,一根从脐带根部以螺旋式自内向外彻底消毒脐带,另一根消毒脐周2~3厘米皮肤,防止交叉感染。
2.日常护理细节
保持清洁干燥:脐带局部清洁干燥能够加速脐带残端的脱落,降低感染的风险,因此在脐带的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被尿不湿或其他东西弄湿。每次沐浴完毕均应擦拭,保证脐带或脐窝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避免沾水:尽量避免脐带长时间泡水,洗澡时可用肚脐贴保护。若进水,及时擦干并消毒。
避免摩擦:将纸尿裤上端翻折至脐带下方,避免尿液污染和衣物摩擦。
禁止不当操作:不可强行剥离脐带残端,不涂抹爽身粉或药膏,以防感染。
3.观察脐带情况
外观观察:每天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颜色、形态和气味。正常的脐带在初期是干燥的,颜色会逐渐从暗红色变为褐色,最后变为黑色。如果发现脐带周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或者异味,这可能是感染的迹象,需要立即就医。
根部观察:注意观察脐带根部是否有渗血情况。少量渗血可能是结痂脱落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渗血较多或者持续不止,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脐带脱落时的护理
1.及时发现脱落
新生儿的脐带一般在出生后7~14天内自然脱落,此时需更频繁检查。若发现脐带与根部有分离迹象,如一端翘起,表明即将脱落,此时不要强行拉扯,应让其自然脱落,以免出血或损伤组织。
2.脱落后初步处理
清洁消毒:用医用棉签蘸酒精或碘伏对脐带残端清洁消毒,从根部向外周擦拭,清理残留血液和分泌物。
观察创面:观察脐带脱落后创面的大小、颜色和是否有渗血等情况。正常情况下,创面应该是干燥的,颜色为淡红色或者粉红色。如果创面较大或者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脐带脱落后72小时的护理
清洁消毒:每日1~2次,脐部状况好可逐渐减少次数。用蘸消毒液的棉签轻探脐窝深部,清除分泌物。
保持干燥透气:少用纱布或衣物覆盖,可用透气护脐贴并定时更换。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潮湿影响愈合。
观察愈合:正常情况下无红肿、渗液、异味,创面缩小、颜色变浅。若有发热、脐部肿痛、脓性分泌物增多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脐窝完全干燥、无分泌物,皮肤颜色与周围一致,说明伤口愈合。日常维护方面,应注意调整消毒频率,确认无渗液后,减至每日1次,直至完全愈合;避免刺激,不用含香精的湿巾擦拭脐部,给宝宝穿纯棉衣物;若肚脐凸起小包,应就医评估是否为脐疝。
家长常见误区与解答
误区一:脐带脱落越早越好
正解:脱落时间因人而异,强行剥离易感染,应让其自然脱落。
误区二:洗澡会弄湿脐带,必须擦浴
正解:可盆浴,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擦干即可。
误区三:脐带发红是正常现象
正解:脐带发红可能感染,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是一个细致而重要的过程。从脐带脱落前的精心呵护到脱落后的关键72小时的关注,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脐部感染,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脐部红肿、化脓、异味,持续渗血或渗液超3天,宝宝发热、拒奶、精神萎靡,脐部出现肉芽或息肉样组织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们如果对脐带护理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