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预防手术室里的“寒冷威胁”

如何预防手术室里的“寒冷威胁”[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1

仪陇县人民医院  周娜

在大众的想象中,手术室或许是一个紧张忙碌、充斥着各种先进仪器的地方。然而,有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对患者手术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温度。手术室里的“寒冷威胁”可能悄然影响着患者的手术过程与术后恢复。今天,笔者就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为大家深入科普如何预防这一潜在威胁。

手术室低温三成因

1.空调系统调节:手术室为了维持严格的无菌环境,通常配备有专业的空调净化系统。这些系统在调节空气洁净度的同时,也会调控室内温度。为了抑制细菌滋生,空调往往会将温度设定在相对较低的范围,一般在22℃~25℃。对于常人来说,这样的温度可能较为舒适,但对于手术中的患者,尤其是长时间手术的患者而言,却可能引发低温问题。

2.手术区域暴露: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的手术部位需要充分暴露,以便医生进行操作。大面积的皮肤暴露在低温的手术室空气中会加速热量的散失,特别是一些大型手术,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患者的暴露面积大、时间长,热量流失更为严重。

3.冷液体输入:手术中常常需要给患者输入大量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血液制品等。这些液体在常温下储存,直接输入患者体内时,其温度明显低于人体正常体温,会带走患者体内的热量,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体温。

低温对患者危害大

1.影响凝血功能:当患者体温降低时,身体的凝血机制会受到影响。低温会使血小板的功能受损,减少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增加手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这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术后贫血等并发症。

2.增加感染风险:低温状态下,患者的免疫力会下降,身体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细菌等微生物更容易在体内滋生繁殖,从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生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会延长,康复过程也会更加艰难。

3.影响心血管系统:低温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日常预防四措施

1.调节室温:在保证手术室无菌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将温度调高至24~26℃。同时,在手术开始前,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整到合适范围,让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感受到温暖,减少热量散失。

2.使用加温设备:目前,有多种加温设备可用于手术室,如暖风机可将温暖的空气吹向患者身体,减少热量散失,还有加温床垫,通过内置的加热装置,保持患者身体与床垫接触部位的温度。此外,对于需要冲洗手术部位的液体,可使用液体加温器将冲洗液加热至接近人体体温,避免冷液体对患者身体的刺激。

3.覆盖保暖:在手术过程中,除了手术区域,尽量用保暖巾、毛毯等覆盖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减少皮肤暴露面积,特别是患者的四肢、肩部等容易散热的部位要重点覆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使用特制的保暖睡袋,提供全方位的保暖。

4.预热输液:对于需要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血液制品等,在使用前可通过输液加温器进行预热,将液体温度加热至37℃左右,接近人体正常体温,这样可以减少冷液体输入对患者体温的影响,降低低温风险。

手术室里的“寒冷威胁”不容忽视,通过合理调节室温、使用加温设备、覆盖保暖以及预热输液等一系列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众对手术室里的温度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得到更贴心、更安全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