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革热,你需要知道这些[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6
河池市金城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业汝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特定蚊子叮咬传播。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其已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从病因、传播、症状、预防及应对等方面展开科普,助你科学防护。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发,属于黄病毒科,共有四种血清型(DEN-1至DEN-4)。感染某一血清型后,人体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对其他血清型仅具短暂交叉免疫,这意味着可能二次感染不同型别病毒。
2.如何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两种蚊子偏爱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干净静水中产卵。埃及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喜欢在人类居住环境中产卵;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同样在白天活动,能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传播链:蚊子叮咬患者后携带病毒,再次叮咬健康人时传播。人与人不直接传染,需通过蚊子媒介。
3.登革热有什么表现?
潜伏期:通常4~7天,症状因人而异。典型症状如下:(1)突发高热。发病突然,有畏寒、发热、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一两天内会升高到39℃~40℃,且常持续一周不退;(2)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骨痛热”之称来源);(3)皮肤发红。面部、颈部、胸部及四肢充血,类似“醉酒貌”,可伴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4)皮疹。病程5~7天出现麻疹样或出血性皮疹,多见于四肢、躯干,伴瘙痒;(5)轻度出血。可能会有轻微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或皮肤下出血点;(6)重症风险。少数病例可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需紧急就医。
4.如何科学预防?
核心:防蚊灭蚊。目前虽有疫苗可用于预防登革热,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且效果有限,所以防蚊灭蚊是关键。(1)清除积水:蚊子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喜欢在静止积水中产卵,定期检查并清理家庭和社区周围的积水区域是预防第一步。室外要检查并倒掉花盆托盘、宠物饮水碗、雨桶等可能积水的地方;室内要注意检查水槽、浴缸、洗衣机等处是否有积水。(2)居家防护:在家中采取简单措施可有效减少蚊虫进入。安装纱窗纱门,确保门窗关闭时能阻挡蚊虫;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3)个人防护:外出时采取必要措施可大大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使用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户外活动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更佳。(4)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活动,这段时间蚊子活动最频繁;在露营或其他户外活动中,使用驱蚊灯或电蚊拍等设备。(5)社区参与:定期参与社区组织的清洁行动,帮助清除公共区域的积水;向邻居和朋友分享登革热预防知识,共同营造健康居住环境。(6)监测与响应:即使采取了所有预防措施,仍有可能感染登革热,所以了解并留意症状很重要,要熟悉登革热的常见症状,如高烧、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蚊虫叮咬史。
5.被蚊子咬后如何处理?
刚被蚊子叮咬时,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再涂抹清凉油、炉甘石洗等外用药,一般15分钟后瘙痒感就会明显消退。若局部起大包,可以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后敷在被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若已经红肿发炎、溃烂,可使用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若伴有发烧、寒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6.确诊登革热需要隔离吗?
需隔离治疗:患者需在医院防蚊环境下隔离,避免蚊子叮咬传播病毒,隔离期一般为 5 天。病程超过5天且热退24小时以上,临床症状缓解可出院。
7.如何治疗登革热?
目前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补液防脱水: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电解质紊乱。退热止痛: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缓解症状,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重症救治:密切监测病情,如出现出血、休克等,需住院接受血浆治疗或抗休克治疗。
关键提醒:感染过某一血清型后,仍可能因其他型别病毒感染引发重症,需格外警惕。若出现高热伴头痛、骨痛、皮疹等症状,务必尽快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