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0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 倪文元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病毒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衰弱,使身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且不分性别、年龄、种族。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以来,全球艾滋病的传播呈上升趋势,特别在高危人群中更为严重。虽然艾滋病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传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播途径

1.性传播: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性接触,只要一方携带HIV病毒,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和血液传播。因此,保持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2.血液传播:HIV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传播,如共享针具、输血或器官移植等,特别是非法注射毒品者中,病毒传播的风险较高。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传播给婴儿。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但若不采取措施,传播仍可能发生。

4.其他传播途径:除了上述途径,医疗器械的重复使用或未消毒的注射器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症状与诊断

艾滋病症状根据免疫状况分为急性期、潜伏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症状:感染HIV后2~4周,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喉咙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通常持续2~4周。此时病毒快速复制,免疫系统开始受损,传播风险较高。

2.潜伏期症状:急性期后进入潜伏期,HIV继续复制,但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此阶段可持续多年,患者仍能传播病毒。

3.艾滋病期症状:未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会进入艾滋病期,免疫系统严重衰弱,易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症状包括持续发热、体重减轻、频繁感染、皮肤病等。艾滋病期为HIV终末阶段,未治疗的死亡率很高。

防治措施

1.安全性行为: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预防HIV传播,高风险群体(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应定期进行HIV检测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

2.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应避免共用针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工具可减少病毒传播。政府应推动针具交换项目,提供清洁工具。

3.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减少艾滋病发展,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母婴传播防治:孕妇感染HIV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分娩时采用剖宫产,避免母乳喂养,从而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5.HIV检测与咨询:定期进行HIV检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抗病毒治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能够有效预防病情恶化。

社会支持与公众教育

1.消除歧视:艾滋病患者常面临社会歧视,影响其治疗和社会融入。社会应加强对艾滋病的理解与包容,消除偏见,提供公平治疗机会。

2.公众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开展宣传,增强预防意识,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降低传播风险。

3.全球合作:艾滋病防治是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提供技术、资金和医疗支持,尤其向低收入和高危地区提供帮助,共同推动防治工作,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零死亡”。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病毒治疗的进步,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如此,艾滋病依然是全球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通过加强预防、检测、治疗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珍爱生命,远离艾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艾滋病的防治贡献力量,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