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人民医院 郑存欢
肺部结节是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低剂量CT筛查广泛应用的今天。很多人在体检中被查出肺部有结节后都会产生疑问:这到底是什么?严重吗?会不会发展成肺癌?其实,并不是所有肺部结节都会癌变,很多都是良性病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风险。本文将从肺部结节的定义、类型、成因以及与肺癌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正确认识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3厘米的类圆形病灶,在胸部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描述性术语。肺部结节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多个同时出现。根据其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样结节和混合型结节。由于其形态较小且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情况下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胸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肺部结节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是依据其密度来划分,包括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部分实性结节(也称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还可以根据结节大小分为微小结节(<5mm)、小结节(5~10mm)和较大结节(>10mm);按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新发现结节和既往存在的结节。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助于医生评估结节的性质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随访观察。
肺部结节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良性因素也有恶性可能。常见的良性原因包括感染后瘢痕、肉芽肿、错构瘤等,曾经患过肺结核、真菌感染或肺炎的人群,可能在肺部留下类似结节的痕迹,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或化学污染物环境中也可能刺激肺部组织形成结节。而恶性结节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表现,或者是其他部位癌症转移至肺部的结果。发现肺部结节后应结合个人病史、生活习惯及影像特征综合分析。
早期肺癌以结节形式呈现
肺部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据统计,直径小于6毫米的微小结节,其恶性概率不足1%;而直径超过8毫米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则上升到约20%~30%。尤其是那些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的结节,更需引起重视。虽然并非所有肺部结节都会发展为肺癌,但一些早期肺癌的确是以结节的形式呈现。一旦发现肺部结节,特别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应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在众多肺部结节中,某些特定类型的结节具有更高的恶性风险。首先是部分实性结节,尤其是含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这类结节的恶性率较高。其次是体积较大的结节,一般来说,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高。另外,如果结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者边缘呈毛刺状、分叶状,这些都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征兆。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40岁以上人群肺部结节的恶性比例显著高于年轻人。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结节,建议尽早进行PET-CT、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判断肺部结节是否癌变,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医生通过高分辨率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并结合患者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等因素综合分析。若怀疑恶性,可能进一步进行PET-CT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近年来,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结节识别的准确性。最终是否需要手术或随访,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多项指标综合判断。
肺部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它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关键在于科学认知、正确评估和合理应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肺部结节的理解不断深入,也为早期发现和干预肺癌提供了更多可能。面对肺部结节,不必过度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定期体检、关注健康变化、及时就医,才是保障肺部健康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