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冠流感夹击下,呼吸系统修复指南

新冠流感夹击下,呼吸系统修复指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52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过去3年,新冠全球大流行让人类深知呼吸系统健康之重。疫情常态化下,新冠后遗症对呼吸系统的长期影响浮现,秋冬季节到来,又会迎来季节性流感挑战。二者皆可能直击肺部,引发气道损伤、肺功能下降等问题。在此双重威胁下,如何修复受损呼吸系统成公众焦点。

病毒攻击

呼吸系统由鼻腔等构成,是气体交换门户。病毒经飞沫等入呼吸道,利用受体入侵复制,触发免疫致炎症风暴。

直接破坏:病毒宛如狡黠的“入侵者”,一旦潜入细胞,便可能大肆“搞破坏”,直接致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这一系列恶果,会无情地打破气道屏障功能的稳定,让呼吸系统暴露在重重危险之下。

炎症级联反应:免疫系统若过度激活,会化身“失控的战士”,释放出细胞因子(像IL-6、TNF-α等)。这些因子如同“无差别攻击武器”,可能误伤健康组织,进而引发肺泡水肿,甚至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长期后遗症:即便病毒已被从体内彻底清除,部分患者却仍未摆脱病魔“余威”。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持续作祟,引发慢性炎症或神经功能失调,让患者被持续咳嗽、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等症状长久困扰。

双重威胁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新冠后遗症的长期影响与流感病毒的季节性侵袭相互交织,共同对呼吸系统健康构成了严峻且复杂的双重威胁。

新冠后遗症据世卫组织定义,新冠后遗症指感染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其他病因的症状,约10%~20%感染者有长期后遗症,呼吸系统症状最常见,如肺功能减退、气道高反应性、微血栓形成致缺氧等。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多侵袭上呼吸道致症状出现,在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中,还可能进一步引发肺炎。若与新冠叠加感染,二者会“狼狈为奸”,争夺免疫资源、延迟气道黏膜修复,进而大幅提升细菌继发感染的风险。

科学修复

面对新冠后遗症与流感对呼吸系统造成的双重损害,采取科学且全面的修复策略至关重要。

医疗干预:肺功能评估可借助肺活量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DLCO)等明确损伤程度;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可用吡非尼酮或尼达尼布等抗纤维化药物;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可用于抗炎治疗以缓解持续炎症反应。

康复训练:可通过腹式呼吸法,即平躺时手放腹部,以膈肌主导深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缩,每日练10分钟改善通气;渐进式有氧运动,从散步等逐步过渡到游泳等提升心肺耐力;以及呼吸肌训练,用阻力呼吸训练器增强吸气肌力量来减少呼吸困难。

生活方式调整:为呵护健康,需远离吸烟、二手烟及雾霾等污染源,必要时借助空气净化器;做好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促炎食物;同时做好湿度管理,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避免气道干燥。

预防叠加感染为降低重症风险,要及时接种新冠加强针和流感疫苗;流感季做好交叉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且避免触摸口鼻;若出现持续胸闷、血氧饱和度低于95%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监测预警。

新兴疗法

近年来呼吸系统修复研究有进展,但成果待验证,相关疗法未成常规,患者需谨慎并严格遵医嘱。

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目前临床试验阶段,一种潜力疗法备受关注。将干细胞经静脉输注人体,它们如同身体里的“智能修复师”,精准抑制炎症,积极促进受损肺泡再生,为呼吸系统修复燃起希望,照亮康复之路。

高压氧治疗:借助特定设备营造高浓度氧气环境,让患者置身其中。这恰似给身体按下“供氧加速键”,可有效改善组织缺氧,为受损部位修复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机体更快地走向康复。

迷走神经刺激:在医疗手段创新中,一种特色疗法引人关注。它借助电刺激精准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如同为紊乱的神经“拨乱反正”,进而有效缓解慢性咳嗽。不过,此疗法需严格评估适应,以确保安全与疗效。

呼吸系统修复是场需耐心的持久战,新冠后遗症叠加流感季,双重挑战来袭。此时,科学防护、尽早干预与系统康复一个都不能少。要依自身状况制定方案,重视心理健康,防焦虑加剧身体不适。医学在进步,被病毒伤害的呼吸系统必将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