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围术期营养支持加速机体康复[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6
彭水县人民医院 周红梅
很多人对“手术”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医生的技术、麻醉的效果,却常常忽略了营养支持这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其实,营养不只是术后恢复“能量源”,也是围术期应对应激反应、维持免疫力的重要保障。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推广,围术期营养支持正逐步从边缘走向核心。合理的营养干预,能让患者的身体更好地“打赢这场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甚至影响最终手术效果。
手术前别饿肚子,科学“吃”出恢复力
手术前饮食有讲究,莫守旧禁食观念,科学调整禁食、喝“充电饮”、重视营养评估,为手术及恢复蓄能。
调整禁食,利于恢复:传统观念里,人们习惯于术前午夜禁食禁水,以为能规避术中呕吐、误吸风险。然而,长时间禁食不仅无法降低此类风险,还可能引发血糖波动、电解质紊乱,阻碍术后恢复。现代ERAS主张依个体调整禁食时间,术前6小时可吃固体,术前2小时能喝清饮料,益处颇多。
术前“充电”,储备能量:术前饮用特制的碳水化合物饮料是一种被称为“术前能量充电”的有效做法。患者在手术前10~12小时以及术前2~3小时饮用一次这类饮料,能够有效增加肝糖原与肌肉糖原储备,为手术期间的能量供应提供保障。这样还能显著减轻术前的不适感,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整体耐受力。
营养评估,打好基础:并非所有患者术前营养状况都佳,部分存在营养不良、体重下滑问题。因此,术前医生或营养师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据此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可补充口服营养补剂(ONS),提升术前能量储备,增强应激力,为术后修复筑牢根基。
手术后吃得早,肠子动得快,恢复更轻松
术后饮食是加速康复的关键一环,把握进食时机、循序渐进调整,可激活肠道,让身体恢复更高效顺畅。
尽早进食,激活肠道:ERAS理念强调术后尽早进食,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功能恢复。只要没有恶心、呕吐等禁忌,通常患者在术后清醒4~6小时内即可开始少量饮水,或进食流质,加速肠道“醒来”,减少肠麻痹等并发症,并为身体提供修复伤口的基础能量,缩短住院时间。
渐进饮食,全面营养:术后进食需秉持“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原则。起初,患者宜选水、米汤等清流质食物,待胃肠适应后,再慢慢过渡到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这种渐进式饮食能有效避免消化不良等不适。此外,患者在恢复期间要重视营养全面,在适应饮食的同时保证充足能量摄入,助力术后顺利康复。
吃不下也别硬撑,补剂来帮忙
术后食欲不佳别勉强,巧用营养补剂,合理搭配饮食,为身体修复提供充足动力,加速康复进程。
补剂助力,缓解食欲差:术后初期很多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的情况,此时若勉强进食反而容易加重恶心。另外,患者不妨借助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来补足身体所需。ONS含有浓缩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多种维生素,既容易吸收又能快速补充能量,是术后胃口差时理想的营养来源。
高蛋白补剂,修复肌肉强:蛋白质是术后身体修复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助于伤口愈合、免疫调节。术后患者摄入优质蛋白可以有效减少肌肉分解,促进组织再生,提高机体整体功能恢复速度。补剂中富含的乳清蛋白、酪蛋白等成分,还能提供完整的氨基酸谱,满足组织修复的全部需求。
少量多餐,营养巧摄入:术后若胃口不佳、消化变弱,“少量多餐”是实用良策。每日安排5~6顿小餐或点心,能减轻胃肠负担,高效摄取营养。每餐需有针对性地添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提升营养密度。此外,合理规划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的饮用时间,有助于增加全天的营养摄入量。
围术期的营养支持不只是“吃点有营养的东西”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与手术过程高度融合的科学方案。从术前科学“加餐”,到术后尽早“开吃”,再到术中术后及时使用营养补充剂,这些看似平凡的饮食环节,实则关系着术后恢复的效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围术期的营养搭配并不是配角,而是驱动康复过程的重要“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