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护理要点全知道[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43
巴中市中心医院 李春艳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本质上是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此病犹如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病,不仅患者要承受病痛折磨,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照料负担,给社会造成颇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在积极采取科学治疗手段对抗冠心病的同时,全面且细致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危害不容小觑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影响患者当下的身体状态,更可能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心绞痛:冠心病易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致心肌供血匮乏。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致心肌耗氧增多时,心肌会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心绞痛。患者胸部会有压榨、闷痛或紧缩感,疼痛还可能放射至肩、背、颈等多部位,严重影响生活与日常活动。
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会使部分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严重破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甚至会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脏结构改变,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心慌、头晕、黑蒙甚至晕厥等症状,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心力衰竭:长期遭受心肌缺血的“侵蚀”,心肌梗死带来的“重创”,以及心脏结构不断发生的改变,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战役”,逐渐削弱心肌的收缩力。心脏的泵血功能也随之每况愈下,难以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心力衰竭的结局。
科学护理是关键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它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患者自身、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共同重视并积极落实。
心理护理:冠状动脉分布着丰富的α受体交感神经,兴奋、运动、冷加压试验会诱发冠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通过毒蕈碱受体也会如此。情绪波动会影响冠心病病情,患者要正确看待疾病,及时调整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刺激,波动时可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调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合理饮食:冠心病患者宜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饮食方案,助力病情控制与康复。要严格限盐,控制在5克以下;避开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多吃蔬果、全谷类;适量摄入坚果等富含维C、E食物。同时,坚决戒烟戒酒,远离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防刺激冠状动脉。
运动护理 :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适量开展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但运动时要避免剧烈和过度劳累,防止给心脏添负担。制定运动计划时,最好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结合自身情况来规划。
环境护理:冠心病患者居住处需每日清洁通风,维持空气含氧量。若感胸闷,应即刻停止活动并缓慢深呼吸。家中宜常备吸氧设备,心绞痛发作时,除服急救药,吸氧几分钟可缓解心脏缺氧缺血。日常要留意天气,适时增减衣物,以防着凉感冒加重病情。
药物护理: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手段,常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保证依从性,以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不可擅自停药或调量。用药时留意不良反应并记录,有并发症者复诊要如实反馈,助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绝非单一之事,而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系统工程,这离不开患者自身积极面对、家属悉心陪伴支持,以及医护人员专业指导。多方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全面且细致地落实各项护理举措,才能切实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稳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助力患者挣脱病魔枷锁,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