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压预警!子痫前期防范指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3
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李云梅
在孕育新生命的奇妙旅程中,准妈妈的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但有一种“隐形威胁”可能悄悄靠近——孕期高血压。更需要警惕的是,它可能引发子痫前期,给母婴安全带来不小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帮准妈妈们筑牢健康防线。
孕期高血压:隐秘的健康威胁
孕期高血压,在医学上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不是简单的“血压高一点”。它是一组专门在孕期出现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高血压五种类型。其中,子痫前期最需要我们警惕,它不仅影响准妈妈的健康,还可能阻碍胎宝宝的生长发育。
孕期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是遗传、免疫、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联手”的结果。如果家里有长辈得过高血压,或者妈妈、姐妹怀孕时出现过子痫前期,那准妈妈得这个病的风险会更高。此外,血管内皮受伤、身体炎症反应太强烈、胰岛素抵抗等,也可能让子痫前期找上门。
孕期高血压的表现五花八门:轻点的可能只是血压稍微升高,准妈妈没什么不舒服;重点的就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看东西模糊、手脚水肿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突然抽搐(子痫),危及生命。更要注意的是,有些准妈妈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只能在产检时发现血压高。所以,定期产检真的太重要了,能帮我们早点发现问题。
子痫前期:母婴安全的红色警报
子痫前期是孕期高血压里最危险的一种,一般在怀孕20周后出现,主要特点是“新出现的高血压+尿里有蛋白”,还可能连累肝、肾、血液系统,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它不仅可能让准妈妈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严重问题,还可能导致胎宝宝生长慢、在肚子里缺氧、早产,甚至胎死宫内。
诊断子痫前期可不是看一眼就行,得综合好几项指标。根据国际指南,如果准妈妈血压≥140/90mmHg,同时符合下列指标中的任意一项:随机尿里的蛋白和肌酐比例≥0.3mg/mg,24小时尿蛋白≥0.3g,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诊断为子痫前期。
对子痫前期的管理,得把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方案要“因人而异”。轻度的子痫前期可以先在门诊治疗,比如调整生活方式、吃点降压药;但重度的就必须住院,医生会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必要时得及时终止妊娠,保障安全。此外,有时还会用抗凝药、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减轻病情,让结局更好。
预防与干预:构建母婴安全的坚固防线
预防和干预是保护母婴安全的关键。试试这些方法,能降低患病风险:
先懂再防:准妈妈要多了解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定要按时产检,别偷懒,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早处理早安心。
吃动结合:饮食上要清淡,少吃盐和油腻的东西,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还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平时也可以适当做点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孕妇瑜伽,既能控制体重增长,又能改善血管功能。
用药与监测:如果已经确诊高血压,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降压药,定期测血压、查尿蛋白。同时,还要关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万一出现并发症,能及时处理。
心情要好:得了孕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准妈妈很容易焦虑、抑郁。这时候,家人和医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帮她们建立信心,好心情也是对抗疾病的“良药”。
随着医学的发展,关于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以后,通过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我们可能会更清楚它们的发病原因,让预防和治疗更精准。而且,多学科医生一起合作的模式会越来越普及,能让管理水平更高,给母婴安全更坚实的保障。
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可不是小事,准妈妈和家人都得重视。只要我们多学习知识、合理饮食运动、按时检查治疗、多给准妈妈心理支持,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它们,为母婴安全搭起坚固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