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危险的“胆道堵车”[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2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 尹兆强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繁忙的城市,胆总管就是一条关键的“运输通道”——它负责把肝脏分泌的胆汁送到肠道,帮我们消化脂肪。可一旦这条“通道”里长出了结石,就像高速公路遇上了“堵车”,胆汁没法顺畅流动,一堆健康问题就会找上门。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有两种来头:一种是胆囊里的结石掉进来的(叫继发性结石),另一种是直接在胆总管里“长”出来的(叫原发性结石)。因为早期没啥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问题才去医院,所以它也被叫作“沉默的交通堵塞”。
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和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这几点:
胆囊结石迁移 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是胆囊里的结石“跑”过来的。胆囊结石在胆囊里待久了,可能会因为胆囊收缩掉进胆总管,形成继发性结石。
胆汁成分异常 胆汁里的胆固醇、胆红素或钙盐比例失衡时,容易形成结晶,慢慢堆积就成了结石。
胆道感染或炎症 像大肠杆菌这样的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胆汁淤积,促进结石形成。
胆道结构异常 比如胆总管囊肿、胆管狭窄等问题,会增加胆汁淤积的风险,间接催生结石。
其他 糖尿病、肝硬化、长期吃高脂食物、肥胖等,也可能让结石出现的风险变高。
认清症状早干预
胆总管结石早期可能没啥感觉,但随着结石变大或阻塞加重,可能会出现这些表现:
腹痛 典型的是右上腹或中上腹剧烈绞痛,可能还会向右肩背部放射,常在吃了油腻食物后发作。
黄疸 结石堵住胆管后,胆汁排不出去,会导致皮肤、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变深(像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像陶土色)。
发热寒战 如果合并感染,可能会发高烧、打寒战,这提示可能得了急性胆管炎,得赶紧处理。
恶心呕吐 因为胆汁排泄受阻,消化功能受影响,人常常会觉得恶心、想吐,胃口也变差。
如果出现上面这些症状,尤其是腹痛还带着黄疸或发热,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别耽误治疗。
疏通胆道防复发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目标是解除梗阻、清除结石、预防复发。医生会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方面,可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胆绞痛;若合并感染,需通过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炎症;溶石药物如熊去氧胆酸仅对部分胆固醇结石有效,且效果有限,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内镜治疗(ERCP)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医生从口腔插入内镜,找到胆总管开口,用取石网篮或球囊把结石取出来。如果结石比较大,可先碎石(比如激光或液电碎石)再取。内镜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可能会引起胰腺炎、出血等并发症,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手术治疗 对于结石较大或ERCP失败的患者,适合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医生通过腹腔镜直接切开胆总管取石,并放置T管引流;而开腹手术仅在病情复杂或合并严重感染等特殊情况下使用。
其他 如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可以先引流胆汁,缓解症状,再选个合适的时间处理结石。
健康生活能预防
健康饮食:少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饮食规律。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结石风险,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多喝水:每天喝2000ml以上的水,有助于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形成。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囊结石或胆道疾病史的人,要定期做B超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胆总管结石虽然不像心脑血管疾病那样受关注,但它引起的“胆道堵车”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比如急性胆管炎、胰腺炎,甚至损害肝功能。所以,一旦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耽误治疗。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的医疗干预,我们完全可以有效“疏通”胆道,让胆汁流动恢复顺畅,守护好消化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