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别慌!新手爸妈必知的观察与护理指南[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3
仪陇县人民医院 董华菊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新手爸妈都会遇到。看着宝宝皮肤、眼睛发黄,难免会揪心不已。其实,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部分宝宝的黄疸属于生理性,通过科学观察和护理就能顺利消退,但也有少数情况需要及时干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讲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及应对方法,帮新手爸妈们少些焦虑,多些从容。
观察宝宝要仔细
家长要从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在医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定期监测,但出院后,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出生后1周内,是黄疸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要每天仔细观察。
观察黄疸可以先从面部开始,然后逐渐观察颈部、胸部、腹部、四肢,最后看手心和脚心。一般来说,黄疸先从面部出现,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会逐渐向身体下方蔓延。当手心和脚心都出现黄疸时,说明黄疸程度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效果最佳。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皮肤(如额头、脸颊、胸部等),松开手指后,观察按压部位皮肤的颜色。如果按压后皮肤呈黄色,就说明宝宝有黄疸。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大小便的颜色和次数。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信号,要高度警惕: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进展速度快,一天内皮肤黄染明显加重;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宝宝精神萎靡、嗜睡、吃奶量明显减少,甚至拒奶;哭声微弱、烦躁不安;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或小便颜色深黄。
发现黄疸早干预
家庭护理技巧:对于生理性黄疸和轻度病理性黄疸,家庭护理干预很重要。尽早开奶,宝宝出生后要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勤喂奶,每天至少8~12次。频繁哺乳可以促进宝宝排便,帮助胆红素排出体外,减轻黄疸程度。适当晒太阳,在天气晴朗、阳光温和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阳光直射。但要注意,晒太阳的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医院干预措施:当黄疸程度较重,达到一定的治疗标准时,需要到医院进行干预。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或绿光照射宝宝皮肤,使胆红素发生变化,从而易于排出体外。光疗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胆红素水平等,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宝宝的护理,如保证宝宝水分摄入、及时更换尿布等。换血疗法主要用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宝宝。通过换血可以迅速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防止脑损伤。但换血疗法是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治疗,如肝酶诱导剂、益生菌等,辅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这些误区要避开
严禁擅自用药:切勿自行给宝宝服用茵栀黄口服液、中成药退黄颗粒等所谓的“退黄神药”。这类药物往往缺乏婴幼儿安全性验证,且部分成分可能刺激宝宝娇嫩的肠胃,引发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宝宝的肝脏代谢酶系统和肾脏排泄功能尚不完善,盲目用药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引发不可逆的药物性肝损伤。
科学认识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期间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吃奶、睡眠正常,无其他异常症状。家长可每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程度,主要查看面部、躯干部及四肢皮肤,若黄疸未加重且宝宝状态稳定,无需过度焦虑。日常保证宝宝充足的喂养,促进排便排尿,有助于胆红素排出。
异常黄疸需规范监测:对于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异常情况的宝宝,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每1~3天到医院监测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数值是判断黄疸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通过定期监测,医生能够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采取光疗、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