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光虽好,别让眼睛“受伤”

阳光虽好,别眼睛“受伤”[下载pdf][下载证书]阅读:12

邵阳爱尔眼科医院   刘园

夏天的阳光总是让人向往,但你知道吗?这片暖洋洋的阳光里,紫外线正在悄悄伤害我们的眼睛。眼科专家提醒:如果长时间忽略眼部防晒,除了会引起眼干、眼涩,还可能导致多种眼部疾病,翼状胬肉就是和紫外线密切相关的“阳光型眼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紫外线对眼球威胁大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变,外形像三角“肉膜”,从白眼珠(球结膜)向黑眼球(角膜)生长,因类似昆虫翅膀而得名。早期可能只是眼白处出现一片红斑,但如果放任不管,会慢慢扩散到角膜中心,不仅影响美观,还会造成角膜牵拉,导致视力下降、散光,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

除了翼状胬肉,紫外线还会从外到内损害眼球其他部位

角膜:短时间接触较强紫外线(比如长期对着雪地或水面反光),可能引发“日光性角膜炎”,出现眼睛剧烈疼痛、畏光、流泪、睁不开眼,类似“眼睛被灼伤”,严重者会短暂致盲。

晶状体:紫外线能透过角膜进入晶状体,长期暴露会加速晶状体老化、混浊,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别以为白内障是“老年病”,青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防晒,也可能被提前“盯上”。

视网膜:黄斑区是视觉中枢的重要区域,紫外线可穿透进入并在体内累积,损害黄斑组织,引起黄斑变性,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伤。

眼睑:眼睑皮肤是人体最薄的部位,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引发睑缘炎、麦粒肿等疾病。

两种治疗方法对症选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且症状较轻的翼状胬肉,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眼药水,能有效抑制眼部细菌滋生,预防因胬肉生长引发的感染;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则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眼内炎症,快速缓解红肿、异物感等症状。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使用引发眼压升高等副作用,同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手术治疗:当翼状胬肉生长到影响视力或外观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操作较简单,但容易复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治疗效果)。术后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做好4点能预防

注意眼部清洁:尽量避开灰尘、风沙等刺激性物质。建议随身携带面巾纸,及时擦去眼周分泌物,保持眼部干净清爽;经常清洁卫生间和浴室,保证用水清洁。如果出现干眼症状,或长期处于空调房、干燥环境中,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滋润眼部,减少眼部摩擦和疼痛。

合理安排饮食:想从内到外防护眼睛,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比如胡萝卜、菠菜及蓝莓等,帮助提高眼睛保健效果,减少自由基对眼睛的伤害。同时,可搭配富含叶黄素的玉米、南瓜,补充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日常饮食还要注意摄入蛋白质,多喝水,避免身体缺水,维持眼内组织正常代谢。

做好户外防护:出门时务必带上防尘眼镜或太阳镜,减轻外界对眼睛的伤害,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紫外线敏感人群。建议佩戴宽边帽子,既能有效遮挡阳光,又能防止眼睛被风沙伤害。在风沙、粉尘较大的环境(如沙尘暴天气、海边、施工现场,或骑行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防尘眼罩。

定期做眼部检查: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这一频率对户外工作者、长期居住在高紫外线地区的人群尤为重要。检查项目应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荧光素染色等,以便清晰观察结膜及角膜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翼状胬肉的早期征兆,如结膜充血、纤维血管增生等,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病情进展风险。同时,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根据个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眼建议,帮助改善眼部健康状况。

夏日阳光是自然的馈赠,但别让它成为眼睛的“负担”。想要远离翼状胬肉等眼部疾病,就要在生活中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外出时记得戴墨镜、宽边帽子,为双眼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